兰花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三十而已到乘风破浪的姐姐童话里 [复制链接]

1#

热剧《三十而已》播到现在,三位女主的性格都已经呈现得非常丰满完整了,“独立女性”的大旗也一直举得很高很显眼,尤其是本剧“最大女主”顾佳,当老公在出轨“绿茶”的路上越走越远后,发现真相的顾佳果断提出离婚,手撕UU,不出意外的话,后续几集便会彻底摆脱家庭主妇的身份,人生开挂。

顾佳给很多女性观众、包括常爸的最大感受,就是一个字——“爽”。

跟团队其他妈妈们聊起来,她们都说看顾佳一路升级打怪,就像看《甄嬛传》里的甄嬛宫斗一样爽:运筹帷幄、野心勃勃、步步为营,网友都称顾佳是“十项全能主妇”。

顾佳的身份包括但不限于:许幻山老婆、许子言妈妈、孝顺女儿、米其林级甜品专家、家委会毒瘤清理大师、身材管理能力者、时间管理专家、公关达人、烟花公司隐形CEO、茶厂老板、绿茶侦察特种兵……

在多种角色中自如切换、游刃有余,顾佳的“强”,成了一碗“顾学”成功学鸡汤。

作为一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能接住所有生活难题的大女主,顾佳绝对是大多数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心目中的完美范本。

做着空中瑜伽,生完娃身材依旧纤细、姿态轻盈,再脑补一下自己做瑜伽的样子,像只笨拙的大鹅:

精通烘焙,靠蛋糕赢得富太太们的胃,也为日后自己挤进圈子、成功报名幼儿园、帮老公拿单子打下基础:

顾佳在打点关系上,也是处处周到、礼数有加、不卑不亢,对刚搬新家的物业,她都会贴心地送上点心,公关能力可谓一级棒。

可反观我们自己呢,每天的精力忙着应付工作中的各种deadline和鸡飞狗跳的家庭关系还来不及,更不要说去潜心研究什么做蛋糕,Hightable和Lowtable的区别,甚至有魄力豁出去,挤进完全陌生的圈子,和别人谈生意了。

而顾佳的技能显然还不止如此:

虽然身在幕后,但常年“垂帘听政”,危急时刻,老公的生意还是需要她“重出江湖”,想办法解决公司的财务危机;

儿子的上学问题也是顾佳一手搞定,为了把孩子送进顶级幼儿园,顾佳运作关系、找门路,给校董夫人王太太送蛋糕、提鞋。

更魔幻的是,为了保护儿子,顾佳变身“散打高手”,1V2,打得两位同校家长满地找牙,然后帅气转身离去。

给老公收拾烂摊子,儿子教育一手包办,手撕太太团,设计赶小三,智商情商都在线,堪称地表最强主妇、完美女超人。

从剧名《三十而已》、以及三位女主的定位,就能看出编剧对这部剧的定位:打破社会对于女性的年龄偏见,鼓励30+的女性独立、勇敢、果断、活出自己,也为男女平权问题,提供讨论的空间。

格局激动人心。

所以,即使已经做了三年的全职主妇,顾佳的形象也和《我的前半生》里空虚寂寞、只懂买买买的罗子君不同,更和《离婚律师》里,无聊到出轨健身教练的焦艳艳相差甚远。

顾佳看着更“飒”、对生活方方面面的掌控能力更强。像这样的人已经不再局限于“家庭主妇”这个称呼,网上有人说,顾佳更像一个“家业合伙人”,她既有回归职场的能力和气魄,又有打理好家庭关系的细致。她可以为了家庭脱下高跟鞋做家庭主妇,也可以随时穿上高跟鞋做职场精英。

但随着剧情的推进,讨论热度的上升,我发现不管是网络上,还是周围,很多人也开始对这样一个几乎没有瑕疵、什么都搞得定的“完美人妻”的人设,产生了质疑:

如果说,这部剧的初衷是在打着为30+女性发声的旗号,那它真的有在为女性发声吗?还是反而让更多真实的代表绝大多数的30+女性,陷入更深的“完美主义”的焦虑,套在“为什么我跟别人差这么多”的枷锁里?

荧幕前的30+们太完美,搞得“凡人”好焦虑

主妇顾佳的生活,和现实里的平凡主妇们,实在是相差太大:

尤其是一些已经辞职做全职主妇的妈妈们,在切断了和外界的联系,在经济上需要依附另一半后,往往比职业女性更憋屈、处境也更不稳定。

知乎一条高赞评论,供参考:

而她们的忙碌、疲惫、焦虑,不仅仅限于家庭琐事和孩子教育,

还有职场新人辈出的职场前景焦虑;

有职场暗含的性别歧视焦虑;

有而立之年之际,同龄人比自己“混得好”的“比较”焦虑;

也有想要在未来做新的尝试,却囿于年龄已经不再年轻、精力不如从前的纠结和困惑……

而平淡的婚姻日子,也是问题叠着问题,让她们总能感受到那份无力感和挫败感。

当然,在种种问题之余,时不时地能感受到生活中的“小确幸”带来的惊喜,大概这才是真实的30+人生吧。

不否认顾佳这样三下五除二摆平所有生活难题的“神话级”人物存在,但一定是极少数,所以立下完美的顾佳人设,对于我们鸡飞狗跳的日常生活来说,又能有多少指导意义呢?

除了感慨自己不像顾佳那样自律、聪明之外,30+女性真正的困境,反而可能都被“主角光环”掩盖了。

完美人设依旧离不开男权视角,独立女性的概念,成了虚伪的政治正确

这也让我想起大热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高开低走,初播的口号喊得很响、振奋人心:“重新定义30+女性”,而第一场30位姐姐的solo,也各具特色。

仍然记得当初的《兰花草》,“山间风雨大,悬崖亦开花”,感动了太多30+的女性,身边就有很优秀的女性在朋友圈里写道:成熟、笃定、智慧的姐姐们,好像让我们没那么怕老了。

但发展到现在,大众评选的赛制方式,让现场观众只看现场效果、看是不是够“炸”、是不是很“燃”,而这种审美背后,还是难逃传统女团评选标准的框框。

所以气质淡然的阿朵出局了,在我眼中人生真实经历过乘风破浪的松松陈松伶out了,而50+的伊能静即便体力不支低血糖,人气王宁静边吃速效救心丸也还是要坚持练舞,姐姐们从最初的百花齐放,变成了现在:

可爱活泼

动次打次

会唱会跳

都有小蛮腰

岁月带来的优雅、从容,最终败给了鲜嫩,而讨论得热火朝天的依然还是谁有冻龄感,谁有少女感,谁一点不像30+的人。

多讽刺啊!对30+的女性的最高评价居然是:她一点也不像30岁的人!

30+女性、独立自信、优雅地老去的概念,终究越来越成了一场虚伪的“政治正确”。不能免俗地,我们还是在男权审美下,品评成功女人的标准依旧是“事业家庭都能搞定”、“没有皱纹身材好”。

独立比完美更宝贵

完美这个概念,本身就带有很多“要求”和“绑架”的意味。任何一个成熟个体,在社会上安身立命,担负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和压力,独立就够了,何必做到完美?

身为男性,常爸一直很支持女性能从事她想做的职业,在除家庭之外的地方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同时经济独立的女性,在家庭中,也更能拥有话语权。

所以这些完美主妇也好,没皱纹的女明星也好,都不必拿来参照自身。30+这个被反复消费的概念,也不必让我们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你已经不年轻了。

生活里的问题很多,我们不必苛求自己每一样都做到最好,对自己有要求是好的,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好一点,始终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不断充实自己、寻找喜好和所长,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