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十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银河系的“妈妈导读知节气”系列第9期又跟大家见面啦!我们用视频、图片和思维导图的形式带大家一起了解“芒种”。
忙种芒种,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了,“种”指谷黍类的夏播作物到了播种时节。它也叫“忙种”,这一节气的到来也标志着农民们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期。芒种时节,气温明显升高,真正的酷暑即将来临。南方也将进入阴雨连绵的梅雨季节。为什么叫“梅雨”呢?因为这段时间刚好是江南梅子成熟的季节,所以就被称为“梅雨季节”。而且这段时间空气湿度大、温度高,衣物容易发霉,所以也叫“霉雨”。芒种三候“候”是古代气候学上的一种基本时间单位,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小的时间单位。在二十四节气中,“五天为一候,三候为一气”。每个节气都有对应的三候,这三候简明概括了这个节气的特征。下面我们来看看“芒种三候”:一候,螳螂生。螳螂,一种草虫。小朋友们都很熟悉的谚语“螳螂捕蝉*雀在后”中的主角之一。它们在秋天的树林中产卵,到了第二年的芒种时节,小螳螂从卵鞘中破壳而出。二候,?(jú)始鸣。?,指伯劳鸟,它是一种食肉的小型雀鸟,虽然个头小,但是生性凶猛。这一候的意思是开始能听见伯劳鸟鸣叫。“劳燕分飞”的典故也出自伯劳鸟。三候,反舌无声。反舌,指乌鸫(dōng),又叫百舌鸟,特长是能够学习其他鸟鸣叫。这一候的意思是乌鸫停止了鸣叫。估计看到这里,大家都以为“反舌”就是八哥吧。虽然八哥和乌鸫都会“学舌”,但是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鸟类。两种鸟从外形上看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八哥头上有羽冠,而乌鸫没有。下面这幅图,你能分清哪个是八哥,哪个是乌鸫吗?农耕芒种时节,夏熟作物要收获,夏播秋收作物要播种,春天播种的植物需要管理,所以,这是一年当中农民们最忙碌的季节,是名副其实的“忙种”。农谚说:“麦收如救火,麦收如战场”,“一场大雨一场空”。芒种前后的天气多变,而且正是多雨时节,收割麦子要抓紧时间。否则下过雨的麦子在田里就会发霉,甚至发芽而不能食用了。那么我们如何“过节气”呢?观察三候芒种三候中螳螂是最常见的,我之前在动物园的昆虫馆见过枯叶螳螂、兰花螳螂和魔花螳螂,都非常特别。把一只枯叶螳螂放在枯叶上真的是分不清哪里是枯叶,哪里是枯叶螳螂。另外两种名字带“花”的螳螂都超级美,尤其是兰花螳螂,我本人非常喜欢。枯叶螳螂兰花螳螂魔花螳螂这些“特别之处”对于我们这些看客来说是赏心悦目,对于螳螂来说那是大自然赋予的“生存技能”,也就是“拟态”和“保护色”,能让它们看起来跟周围坏境相似,既可以躲避天敌,又可以在等候或接近猎物时不易被发现,感兴趣的也可以去昆虫馆看看。其他两种鸟类我们可以去郊外找找,找不到也没关系,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我们可以找来视频和图片跟孩子一起看看。读古诗古代文人们也创作了很多关于芒种的诗句,我们可以带着孩子读一读。元稹《咏廿四气诗芒种五月节》芒种看今日,螗螂应节生。彤云高下影,鴳鸟往来声。渌沼莲花放,炎风暑雨情。相逢问蚕麦,幸得称人情。范成大《梅雨五绝》(其二)乙酉甲申雷雨惊,乘除却贺芒种晴。插秧先插蚤籼稻,少忍数旬蒸米成。陆游《时雨》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青梅煮酒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青梅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才好吃,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三国时也有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不妨找来看看。小朋友们不用担心看不懂《三国演义》,之前我给大家推荐的《幼三国》里《第三十九回赏青梅煮酒论英雄》也是讲这个故事,可以找来看看。赏合欢花合欢花也叫夜合欢,属含羞草亚科,在我国,从东北到华南都有分布。芒种时节,这种粉色的、像一把毛绒绒小扇子的花朵盛开,气味芳香。它的叶子在白天张开,夜里合拢,就像含羞草一样。本文的大部分文字来源于《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夏》。往期“知节气”:妈妈导读知节气
小满小满,麦粒渐满妈妈导读知节气
立夏见夏妈妈导读知节气
雨生百谷妈妈导读知节气
清明时节雨纷纷妈妈导读知节气
春分到,蛋儿俏妈妈导读知节气
每个节气都值得好好过如果你也想加入我们一起读书一起玩一起知节气过节气添加小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