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几样无论生活如何改善,始终占据着酒桌重要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光疗 https://m.39.net/news/a_12599180.html

四季更迭,年轮刻画。对比当下从前,我们生活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很多人,来了走了,很多物,现了隐了,很多事,移了变了。在目不暇接的变化中,唯一没变的,是我们对生活的追求。志得意满也好,苦苦挣扎也罢,不过一番际遇,一场风花。

古人云:惟有饮者留其名。酒是种承载,融着人们的酸甜苦辣,酒是种寄托,喝着往昔的阴晴圆缺,酒是种文化,承载着艰辛与希望。山河湖海杯中盛,雨雪风霜情自来。

有酒有菜,方为正解。伴着酒而“闻名”的下酒菜,与滚滚红尘一般,多是一场场轮回。可有那么几样,深受饮者喜爱,从来都占据着酒桌的重要地位,我们来盘点一番。

花生米

花生自明朝传入中国,现又有疑似证据表明,可能它早在战国时期便出现。此等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花生米作为下酒菜,由古至今,皆为良佐。

笔者儿时,花生米常见,家中不常备。家乡不产花生,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自己不产的,花钱要买的,都要节省。

花生米分为五香和油炸。五香花生米买来的香。小小身躯,裹着粉红衣,酥酥脆脆,两指头轻轻一捻,皮落核出,送入口中,耐嚼裹,唇齿留香,回味无穷,是喝酒人的最爱。

我亲眼所见,乡中一位老者,十几颗花生米可喝一整瓶白酒。他喝酒时不疾不徐,节奏把握恰到好处,二两的杯子,三颗花生米就着喝完。第一颗吃在未喝之前,想来为的是先热热身,把喝酒的情绪带动起来。第二颗在一大口闷下之后,为的是缓解被辛辣弄皱的眉头。第三颗伴着最后一口,花生米和酒掺杂一处,有余味有回味。

如今老者不在,他的模样在岁月中模糊,但他就着花生米喝酒的片刻,仿佛刻在我的脑海,与之同在的,还有土土的乡间小路,挂着微风的村口大树。

油炸花生米,家中做得比外间好。盖因家里的油好一些。花生米洗净晾干,小火油炸,出锅撒盐,简单易得,正适合急性子酒人。正菜未上,先就着油炸花生米喝将起来。

更有酒者,喝酒无需它物,有花生米即可,生熟都行。

拍黄瓜

拍黄瓜以其清脆爽口的特质,深受喝酒之人的追捧。酒性冲烈,给人上火之感,拍黄瓜凉脆,正好压制火头。

厚背菜刀横过来,照着黄瓜啪啪一顿拍,黄瓜由圆至扁,口感由硬到柔。酱油醋蒜末拌之,喝一口酒,吃一口拍黄瓜,另外另多喝两杯。

过去的黄瓜,个头不大,味道颇足,什么味道呢?黄瓜味。别说拍黄瓜,就算生吃,亦可下酒。村子里很多人下地回家,灌口酒解乏,手边没什么下酒物,菜园子里随手摘根黄瓜,讲究的水缸里舀一瓢水细细,不讲究的袖口擦擦,嘎吱嘎吱吃下去,好似珍馐美味。

与拍黄瓜有共同效果的,还有泡菜和糖拌西红柿。此三样下酒菜摆在一起,有异曲同工之妙。有人单爱一种,有人三者俱全。

无论是黄瓜还是西红柿,如今再无过去的滋味。现在的黄瓜,笔直坚挺,顶花带刺,卖相好看,吃起来寡淡无味。西红柿更夸张,竟然发脆。切开凉拌,满盘味道如水,若不是红的瓤,绿的籽,你都不知所吃何物。

蚕豆

下酒的蚕豆分为两种。一种油炸,叫兰花豆,在肚子里缺油水的年代,炸物最受欢迎。一种炖煮,可做五香,可做茴香,五香的咸口,茴香的咸中带甜,皆软糯。

不管油炸炖煮,都要提前浸泡蚕豆,切口。

我上小学的时候,母亲所在工厂承揽了一项活计:出口兰花豆。出口食品要求严格,稍稍过火便弃之不要。工人们觉得扔了可惜,就以极其低廉的价格买回家来,给男人们下酒。

母亲是切口工,蚕豆在安装有刀片的木头底座轻轻一划,即完成。一天下来,难免划到手指,母亲好似不觉。下班时兴高采烈的拿着一大包牛皮纸裹着的兰花豆回家,包装外有时会带着丝丝血迹。

当时的我哪管这些,蹦跳着接过纸包,迫不及待的拿几颗塞进嘴,嚼得像个松鼠。父亲则拿来药水为母亲涂抹,然后捧着兰花豆喝酒。如今想来,那酒,定是苦酒吧。

往昔不可追,前路不可估。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事,难忘的人,难忘的酒。每一杯酒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下酒菜是这个故事的倾听者、参与者,有了它们,生活,才有点意思。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