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类杀手”(Category Killer)是指:营业面积较大但商品品类经营较少的连锁店,因在比较小的商品品类范围内有较多的单品数量和便宜的价格,能“杀死”那些经营同种商品的小商店。
品类杀手的特点就是专业而丰富的商品种类、极具诱惑力的低价、一站式购物的便利、优质的服务和个性化的购物,通过主宰整个品类而横扫市场、灭绝其它竞争者。因此而博得“杀手”美名。
从2004年开始,化妆品店进入高速成长期,从近6万家的店铺,持续保持每年25-30%的店铺数量增长率,至今全国已近20万家化妆品店铺——他们应该都是“杀手”——我们来看看这20万家“杀手
白癜风检查”到底有多大杀伤力。
品类杀手的杀伤力,归结起来主要有“四把刀”,它们是:
1、第一把刀:专业而丰富的商品种类
根据各家化妆品店的规模和实力,这“第一把刀”应该是化妆品店相对“磨得较锋利”的。前面已谈到“现阶段,在中国中部地区的县级市场主流化妆品店营业面积50-100㎡,SKU在3000-8000个之间”了。
但是,也有走弯路的情况。如:珠三角有一家以做欧美等国知名品牌“水货”起家,先是专业店,后衍化为专营店的知名店铺QSD。
当前几年其连锁店走出珠三角,铺向全国后,“水货”受到制约,打破了原有赢利模式,为维持店铺赢利能力,增加了“马夹品牌”(注:马夹品牌,指在大陆以外的国家或地区注册商标,可能还注册虚拟的境外公司,并自己“授权”给自己,再编造虚拟的境外品牌、商标的历史背景,并以之为噱头销售实为大陆生产的化妆品。)可是该店铺的主要消费者是白领,她们在购买前喜欢通过网络等方式,了解拟购品牌,从而大多会发现是“马夹品牌”——增加利润不够。这时发生哎呀呀呀饰品店卖上了化妆品,QSD决定增加饰品类销售——又增加了一些利润,但仍不够。见在许多化妆品零售环境出现销售女性“塑内衣”, QSD决定也增加“塑内衣”—— 又增加了一些利润,但仍不够。
从此不可收。以目标女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作关联,逐步经营了女性内衣、服装、鞋帽、箱包……在08年下年,店铺定位出现严重偏移——失去了“品类杀手”的专业性,成为经营化妆品、饰品、内衣、服装、鞋帽、箱包……的综合性商店——竞争对手成为百货公司,颓势顿现。
好在QSD及时察觉,关掉一些难以挽救的店,通过09年一年调整,逐步重回归“专业”正途了。
2、第二把刀:极具诱惑力的低价
由于化妆品店领域的市场迅速供过于求,化妆品店主要想从品牌供应商处获得相对的价格优势并不难。并且还不断向品牌供应商索取在商品价格以外的价格利益,甚至令一些品牌:扣率增大——配赠配送增加?终端支持增加-——人力支持增加——价格竞争加剧——服务质量下降——产品质量下降——品牌业务价值下降。结果,索取的价格利益用错了地方,导致了恶果。
“品类杀手”低价的杀伤力,是用来杀伤经营有相同品类的其它业态的。然而,这批“杀手”们先自家与自家干上了——相同业态的价格战,一般难获“杀敌三千,自伤八百”,常常是“杀敌三千,自伤三千”,甚至“自伤一万”。不信你看:不仅是相同业态,还相似规模、还相同或相似品类、甚至还有相同品牌的相同品种,也毫不犹豫在干上了。
这家说:“那家王八蛋的店,竟然敢串我加盟的主打品牌来便宜五毛钱卖,我就降一元钱,比他还便宜五毛钱卖”。那家一看:“你也降呀?那我再降二毛卖”。
这家一见,说:“那我再比你便宜二毛钱卖。我还串到了那王八蛋的主打品牌,也便宜五毛钱卖”。那家一看:“这家伙竟然敢串我的主打品牌来砸,那好,我也去串你销售量排二、排三的品牌来砸,看谁怕谁?”
这家立刻大怒,想:“大不了不赚钱,老子和你拚了……”。怎么样?会“伤一万”了吧?这类似的价格战,在各地的化妆品店,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杀得狼烟四起、战火纷飞,令人痛心。所以,搞懂了的境外老板来大陆找代工产品,都是倒着讲价的。
老外问:“就你这个样品,什么价?”答:“五元”。
老外摇摇头,说:“你打个八元钱的样品,我回头来看”。
过了几天,老外再来看了八元钱的样品,感觉质
白癜风专家祛白季量仍还不行,说:“你再打个十元钱的样品,我回头再来看”。
老外再来看十元钱的样品,感觉可以了,说:“好!就按这个十元钱的这样做给我”。
对于化妆品店,低价这把“刀”何时?以何法?砍向何种业态的谁?极有技巧,煞费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