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论坛

首页 » 生长环境 » 常识 » 开国将帅与花卉的不解之缘刘明生说长征
TUhjnbcbe - 2024/8/24 0:57:00
白癜风手术成果展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71022/5781259.html

花为天地之灵物,人为万物之灵长。

文人雅客以花草抒己志,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陆游爱梅,郑板桥爱竹,他们用不同的花卉表达不同的心境,用不同的主体寄托不同的情感,含蓄内敛中带着丝丝浪漫。

殊不知,纵横沙场的开国将帅,也爱花,惜花,只不过他们更为直接热烈,他们以花草显品格,以花草思己过,以花草明得失。在他们的世界里,花草不止是植物,也是朋友。

在台湾近半个世纪的幽居生涯中,张学良靠读书看报与养些花花草草打发时间,娱乐自我。

争奇斗艳的群芳之中,他独独钟情于兰花。古语有言:“君子爱兰,宠之如玉。”张学良的情况似乎还要夸张一些。

由于自由活动空间十分有限,张学良能够出入的场所不多。

他常常抽身去看兰花展,去展销的花场闲逛,或是去私人的花圃里参观,这也就导致了外人很难碰上他一面,而兰花界的人士,却总能觅得他的踪影。

放眼他的住所,兰花的品种多达两百多种,姿态最傲立,香气最扑鼻,也许是得到了主人更多的目光和关照。

他爱兰的原因很简单:“我觉得兰的境界幽远,不但我喜欢,内人(指夫人赵一荻)也喜欢。”

他爱兰,除敬兰的高尚外,更遥寄了深沉的爱国情思。

如若遇见普通兰花,他会先把花看好,嘱托随行人员付款,价格均在台币上下。

而每每瞧见祖国大陆的兰花新品,一般都是直接购下,从不讲价。

给兰花浇水、施肥、除虫,被张学良称之为享受。

这几个小小的举动,里面蕴含的学问却大得很,因此他购买了大量相关书籍,并时不时地向专家请教。

他花了二十多年,培植了一株“爱国兰”。

这株兰花跨越海峡,于年4月25日晚,经世界蕙兰交流协会会长黄秀球先生之手,转交给了内陆,以告诉一衣带水的同胞们——自己的爱国心仍在跳动,自己的爱国情从未更改。

在张学良与夫人赵一荻故去之前,首都北京、钢城鞍山、浙江兰溪三地,只要有兰花展览会,张学良必会亲赠兰花名品供大家观赏,让大批他的故旧袍泽和乡里后生深受陶冶。

张学良的爱兰,境界颇高,十大元帅中有一人能与之抗衡,那就是朱德。

朱德与兰花的纠葛细数不清,他一生都很爱兰花,因为养兰,同在中南海工作的老战友们,给他取了一个别致的雅号:“兰花先生”。

关于朱德喜好兰花,可追溯至他的青年时期。

在朱德20多岁的时候,他曾从军云南。

云南奇峰罗列,崇山峻岭之间,生长着一种开着白色花朵的野兰花。

每逢春夏之交,此花遍布山野,微风一过,香气缭绕,特别招人喜欢。

一开始,朱德只是不知名的小兵,作战任务频繁,没时间和精力种花。

如遇到好看的兰花,他就将其栽在瓶子里,转战时带着上路。

后来,朱德升了职,一有空就会钻进千峰百嶂中采集野兰花,移植到简易、可携带的花盆里。

一来二去的,他对各种各样的兰花有了更深的了解,能够准确地辨别品种,成了一本行走的“兰花图谱”。

南昌起义后,朱毛把旗帜插在了井冈山上。在杜鹃盛放的井冈山,朱德又一次看到了久违的野兰花。

战局紧张,找兰花是朱德百忙之中最好的放松方式。

他踏遍山上山下,记住了井冈山兰花的主要生长地点。群众们了解到此事,还特地编了一首歌谣:“朱军长挑来湘江水,浇得井冈兰花放……”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实施转移。除了配备的粮食、被褥、鞋袜等物品外,朱德还带了一株手植兰。

两万五千里,手植兰一直陪着朱德,亲历了腥风血雨,也算是众人的特殊“战友”了。

解放后,朱德得空兼顾自己的兴趣爱好。

有一次,他回井冈山视察工作,又想起了山上的野兰花。

下班后,他凭着记忆找到了昔日的兰花生长点,把花栽到了瓦盆中,带回了中南海的花圃中。

中南海温暖的花房里,各色兰花都有,朱德不在军中担任实际职务后,常常去那里赏花,一蹲就是半天。

很多历史照片,都记录了朱德整理兰花的场景,画面十分惬意舒心。

据统计,建国初期,他养了数千盆兰花,一部分移至园林部门、植物研究机构供人民群众观瞻,一部分作为奖励赠送给了解放军战士。

在朱德的心里,兰花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与众草为伍,十分坚贞美好,且高洁。

朱不离毛,毛不离朱,朱德爱兰,毛泽东同志却不止痴心于一种花。

早在他13岁时,就称赞过指甲花,描述其“惟婢傲火天”,更是直截了当地说:“我独爱指甲,取其志更坚。”

在毛主席传世的诗篇中,他提到过菊花、桂花和春日落花,以桃花和兰花评价过古代的诗人,借花草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美好祝愿:“彩云长在有新天”、“江草江花处处鲜”。

但他最爱的还是梅花。

毛泽东生前,不论是居所还是工作室,总会有梅花与之相伴。毛泽东逝世,正因为他爱梅,纪念堂的工作人员才会在水晶棺前摆放五盆梅花。

而《卜算子·咏梅》阙词的字字句句,便是毛泽东爱梅的最好凭证。

毛主席的左膀右臂周恩来,对牡丹很是上心。

早在年至年间,周恩来同朱毛二人去延安城外二十公里的万花山赏过两次花之后,他便对牡丹有了一种特殊的情感。

那时,战火蔓延,他们对当地群众许诺,等赶走了侵略者,解放了全中国,牡丹就可以在公园里盛放。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多次问起牡丹情况,在得知该花即将绝迹时,敦促科研人员赶紧抢救。

武则天与牡丹的故事家喻户晓,它作为国花,是中国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

周恩来总理关心花,实则是关心国家。

他忙于内务、外交,常以花待客交友,曾在斯里兰卡亲自栽种凌霄花,寓意和平。

除此之外,马蹄莲、海棠花、君子兰也是周恩来的心头爱。

他去世后,遗体旁摆放的,正是堂堂正正、气节高雅的君子兰。

本文由刘明生说长征原创,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开国将帅与花卉的不解之缘刘明生说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