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论坛

首页 » 生长环境 » 分布范围 » 沈周与文徵明咏玉兰花,若凌波仙子移居林梢
TUhjnbcbe - 2024/9/11 23:35:00

清晨,一缕缕淡香传来,推窗而望,原本毛绒绒的玉兰蕾朵绽开了。那花朵儿像一群白衣仙女,皎洁清丽!难怪有人说它“净若清荷尘不染,色如白云美若仙。”也有人说它“羽衣仙女纷纷下,齐戴华阳玉道冠。”似乎在古代诗人眼中,无论怎么赞美它都不算过分!那明代诗人沈周与弟子文徵明是如何赞美的呢?读了他们的诗,你也许会抛开俗世的牵绊,在这恰是春来最美时去嗅一嗅玉兰的一瓣花香。

图片来自网络

01《题玉兰》

明代:沈周

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

韵友自知人意好,隔帘轻解白霓裳。

图片来自网络

沈周画了一幅玉兰花,觉得非常满意,兴之所至,便于其上题诗一首,诗意大致为:玉兰树的枝条碧绿挺拔,蕴含着勃发的力量,这些枝条随风摆动,弹跃的力量牵引,使得风力增强,遍布树丛枝间。春风点破了玉兰花,颜色如银似玉又像雪,香气淡雅柔和,清爽宜人。这些玉兰花就像才高雅致,善解人意的知心朋友!她隔着窗帘,轻轻地层层解开身上素洁的霓裳,将最完美的姿容展示给自己倾慕的人。

图片来自网络

玉兰作为一种奇特的花,盛开时无叶,诗人故以“翠条引风”起句,意态飘逸;接下来写春风催开玉兰,花色如玉似雪,温润而又清香宜人。诗人对花的痴迷,则以“韵友”相称,别具意趣。最后则用拟人手法,道出了玉兰“隔帘轻解白霓裳”的动人风韵。这首题画诗,诗呈画意,作者在诗中不仅称颂玉兰的美丽,还将玉兰赞为“韵友”,可谓完美地写出了玉兰花的艳丽及雅致。

图片来自网络

02《咏玉兰》

明代:文徵明

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

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遗霓裳试羽衣。

影落空阶初月冷,香生别院晚风微。

玉环飞燕元相敌,笑比江梅不恨肥。

图片来自网络

洁白优雅的玉兰花开了,它仿佛像姿态柔美妩媚的女子刚刚妆点过俊俏的面容一样,焕发着美玉一般的辉光;远远看去,映入眼帘的一树树花朵,若无数穿着素衣的美人聚会在一起,像雪花一样环绕林间。我想玉兰花一定是来自神山仙境,传说姑射山是美丽神女居住的地方,莫非玉兰花就是姑射山的仙子化身而来,不然上天怎么会赐予她这样的霓裳羽衣呢!看那轻盈起舞、飘飘欲仙的样子,真是美不胜收。

图片来自网络

到了夜间,婆娑花影铺满空阶,让人不忍践踏,仰看洁白花朵沐浴在新月清冷的光辉中,圣洁而静谧;晚风轻拂,携带着淡雅的玉兰花香,充盈重重院落。也只有性格婉顺,姿质丰艳的唐时后妃杨玉环和体态轻盈,纤秀美貌的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两位美人的名望气质可以与之匹敌;那飘逸俊秀,清丽可人的梅妃江采萍,即使一向看不起杨玉环的丰腴身姿,在看到玉兰花的风姿后,也许会被那花容折服,自叹不如了!

图片来自网络

文徵明这首《咏玉兰》诗,首联描绘玉兰花的形态色泽及规模气势,诗中有画,将环绕林间那素雅壮观的玉兰花呈现了出来。颔联用比拟手法将玉兰花比作从仙山胜景而来的仙子,正试穿上天赐予的羽衣起舞,充满想象,富于浪漫。颈联从外在的形神转入情境和香韵的描写,拓展了诗意。尾联用典,借美人赞玉兰花兼具丰腴秾丽和轻盈飘逸之美,作结精彩,意味深长!

图片来自网络

沈周与文徵明为师徒关系,两人共创"吴派"。在画史上沈周又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在明代,玉兰成为诗人画家笔下的流行题材,沈周画过写过,文徵明也写过,文中的《题玉兰》、《咏玉兰》便是他们师徒各自留下的经典之作。他们都兼具诗人与画家的身份,从其诗中有画的作品中不难读岀诗人的浪漫、画家的洒脱,从那深情的文字里我们仿佛相遇了玉兰仙子,闻到了花香,在感受沁人心脾的同时,也得到了美的享受。

1
查看完整版本: 沈周与文徵明咏玉兰花,若凌波仙子移居林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