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论坛

首页 » 生长环境 » 分布范围 » 中国兰花试论兰文化的现状定位缺
TUhjnbcbe - 2021/1/1 13:35:00
北京哪里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m.39.net/pf/a_4661155.html

中国·湘潭兰花产业高峰论坛文稿系列

《试论兰文化的现状、定位、缺失与尴尬》

作者:钏志刚

摘要:本文涉及兰文化溯源和文化定位,对兰文化的缺失现状与建立兰文化构架,形成多类品牌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论述。

关键词:兰文化、定位、缺失、建议

一、兰文化溯源与定位

兰文化源于兰花而高于兰花,始于孔子。“王者之香"这句话流传至今,足以证明兰花在中国历史文化上所占的地位。在春秋、战国时期几乎同时涌现出三位中华兰文化的伟大杰出代表———孔子、勾践和屈原,孔子赞兰、勾践种兰和屈原佩兰,正是他们在兰文化上的不朽贡献,奠定了中华兰文化的深厚的基础。

中国人养兰和赏兰的历史可以追湖到公元前-年。经过漫长的岁月,形成很多诗,斌、著作文献、书画及民间习俗,使兰花的欣赏超出植物形态进入了文学和艺术的殿堂且和文学、艺术、道德、情操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种兰则始于勾践。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

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越绝书》曰:句践(勾践)种兰渚山。兰渚山今位于漓渚镇漓渚村南面和兰亭江北面这一带山麓渚山,东临古鉴湖,西背会稽山,确是种兰的好地方。由于句践在“渚山”上挖掘选育优良种株兰花种植在“渚田”进行培育,故有“句践种兰渚田”的文字记载。为此,后人把渚山命名为“兰渚山”,把兰渚山下的集市命名为“花街”,并把兰渚山下的驿亭命名为“兰亭”。

屈原的兰花情节狠深,喜欢兰花,热爱兰花,歌颂兰花,体现了他具有兰花的优良品质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新滩南岸九畹溪和仙女山流传着屈原种植兰花的故事。楚怀王期间屈原遭奸臣陷害第一次被放逐,屈原带着他心爱的兰花和书简在仙女山上办起了学堂,将兰花放在窗台上。有一天,仙女山上的仙女兰花娘娘从此路过,看见了屈原放在窗台上的兰花,她停了下来听屈原讲课。屈原讲到楚国奸臣当道,百姓受苦的情景时气得浑身发抖,血往上涌,一口鲜血从口中吐了出来,正好吐在窗台上盛开的兰花上。兰花娘娘对盛开的兰花说:“我儿,屈原忧国忧民,积劳成疾,你是他的好伙伴,又得到他的心血滋养,你要好好地关照他,帮助他。“兰花娘娘抚摸着兰花久久不愿离去,直到晚上才驾云回山。当天夜里,屈原窗台上的兰花放着灵光,发蔸抽芽,竟长了几十株,满盆盛开,香气怡人。第二天一早,屈原看着盛开的兰花,闻着扑鼻的清香感到奇怪。他想,既然兰花在这里适应生长,就让他香遍各地。于是他带着学生将兰花移栽到学校的空地上,盆里只留下三五株,说也奇怪,那盆兰花一夜间又长满一盆。屈原带着学生每天都将多余的兰花移栽在溪水两旁,没有多久,溪两旁兰花遍地,人们便把这条小溪叫作九畹溪。《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王逸注:“十二亩曰畹。”一说,田三十亩曰畹。后即以“九畹”为兰花的典实。)在屈原的作品中,兰花的描写“言兰者十”,寄托了诗人对美的人格和美好理想的追求。屈原吟颂兰花,赞美兰花,古人尊他为兰花花神,也有人称他为香草美人。

古文人思想里往往是清高、不随波逐流、坚守自我,追求恬适自然。他们深受儒道释文化的影响。儒家入世,为文人人生中的主要思想和支柱,道释出世,追求清静无为、不矫揉造作、源于生活又超脱生活。这两种思想互相交织影响,在文学作品里表露得最多,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反对过

多的人为装饰因素。兰花则将古文人的这种思想情操恰到好处的表达出来,是内相的表现,也是兰文化的精髓。古人以兰喻人,以兰言志;说人品如兰品,正因为人如兰,自然不做作,不以无人而不芳。人生如兰,人要活得像兰花一样,在空谷也能散发清香,不会感叹人生孤独苦短,没有人认同没有人理解,至少还有清风作伴,所表达的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是一种心怀若谷的情节,是一种忍辱负重精神,是一种无争无欲的境界,是岁月沉淀的精神产物。然而,这种精神层面神圣的兰文化,两千多年来一直处于整体上孤独寂静爱兰养兰赏兰的范畴,当然在这个范畴中也产生了对兰花及品种的认知成果,如《南中幽芬录》和《金漳兰谱》等,然而在当今进入市场经济中时,却遇到了市场的喧嚣和泛化而尚未融合化。

二、兰文化在兰市中的缺失

由于市场是以营利追求为目的,而兰文化是以精神追求为目的,两者既相矛盾又相融合。当下是矛盾多于融合,兰市自有交易以来的三次大起大落是现实而有力的证明,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兰花试论兰文化的现状定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