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援疆新品牌!
上海师范大学
组团援疆进行时
自新一轮援疆工作启动以来,上海教育援疆工作秉承上海理念、立足*实际,配合喀什地区扶贫攻坚重大战略,积极探索“大组团”式教育援疆新模式,为不断提升喀什地区基础教育水平发挥上海作用。上海师范大学牢牢把握中央和上海关于对口援疆工作的指示精神,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教育援疆的使命和职责。在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援疆前方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在*喀什等地区开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教育援疆探索与实践。
教育援疆新模式——“1+4+N”
年10月16日,上海成立援疆教育集团,实行“1+4+N"”运行模式,以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喀什中学为核心,上海援疆对口的泽普、莎车、叶城、巴楚四县分别成立县域教育集团,计划利用援疆教育集团的影响力,将办学经验成果推广、辐射至上海援疆对口四县及整个地区,从而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大组团”教育援疆新模式,全面提升喀什地区基础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在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战略中发挥上海应有的作用。上海市对口支援*工作前方指挥部总指挥侯继*指出,上海教育“组团式”援疆系统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教改经验和教学模式,为喀什地区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
#年4月上海师大附属喀什中学揭牌
作为上海援疆教育集团核心校的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喀什中学(喀什六中)始建于年,年被命名为首批*维吾尔自治区重点中学,现有汉族、维吾尔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彝族、满族等11个民族师生多人,在喀什地区乃至整个南疆具有很高知名度。
早在教育部“万人支教计划”实施前,上海师大已经数次派教师赴喀什支教。随着时间推移,学校意识到以往分散式的支教很难形成集聚效应,亟需一个高水平示范点。原喀什六中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民族学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他们在成为全疆一流的过程中急需先进经验理念的加成。最终,年4月喀什六中成为上海师大附属学校的一员。
一年多来,得益于先进教学管理理念的引入,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大大提升。年,附属喀什中学一本上线率比上一年提高13.62%,本科上线率提高19.65%,正成为培育新一代美好*建设者的沃土。附属喀什中学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成喀什龙头、南疆领先、全疆一流的目标正成为现实。
教育援疆再助力——“万人支教计划”
年4月22日,教育部第二批“万人支教计划”上海援疆教师团队共人抵达喀什,援疆教师的到来给当地学校带来了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举措,培养和带动了一大批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精湛教学技能的当地骨干教师。
在这次的援疆教师队伍中,有上海师大选派的5位教师,分别来自大学本部、上海市实验学校、上海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和上海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这是上海师大基教集团首次选派优秀教师参与基础教育领域援疆支教工作。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喀什中学的校长也由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特聘教授、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周凤林担任。在喀什工作期间,我校援疆教师团队克服疫情等不利影响,以优良的工作作风和扎实的业务能力在援疆教育集团建设、学校师资队伍培养、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贡献自己的智慧和热情,取得了突出成绩。
#援疆教师在喀什
这次援疆是上海首次选派女教师到南疆支教。刚刚从温暖湿润的江南来到喀什,在附属喀什中学支教的女教师经历了种种不适。
“刚到喀什那阵子,我不太适应干燥环境,每天都会流鼻血。”熊淑芳说。“但我知道喀什需要我们,既然来了,就不后悔。”她通过编印具有针对性的习题,坚持每晚给部分学生辅导,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信心,并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关心着她的学生。疫情期间,她看到有同学在寒冷天气衣衫单薄,立即把自己的衣服拿给她穿,又悄悄为学生充饭卡。“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眼神,就特别想尽自己所能为他们多做点事情。”
左图:青年教师宋蕾上英语课
右图:熊淑芳为学生单独辅导
宋蕾是此次援疆队伍最年轻的两位老师之一。接受援疆任务时,她是上海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高三年级组长。学生们舍不得她离开,有同学在电影院观看《我和我的家乡》时想起了她,便拨通了她的电话,老声老气叮嘱她:“Miss宋,你在喀什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家人也舍不得她远行,母亲从她出发前一个星期就开始偷偷哭泣。“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上海年轻老师的初心。”
今年4月刚到喀什时,她曾有过喘不过气的压力,相比10节课一周的课时量,更让她“难以招架”的是许多学生英语基础非常薄弱。在宋蕾看来,要减少极低分,提高平均分,对学生的“盯”必不可少。买买提过去英语课总在瞌睡,他曾当面对宋蕾说对学英语没兴趣。宋蕾并没有责怪他,但每次在他打瞌睡时,总是走过去轻轻拍他一下,“就是想提醒他,我已经‘盯’上他了。”宋蕾说,“他对我的旅游经历非常感兴趣,我就把这些经历与英语学习相结合与他交流。”慢慢的,买买提对英语的兴趣越来越大,开始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全力带教每一位老师,真心善待每一个孩子,在有限的援疆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是全体援疆教师的初心和情怀。
#左图:援疆教师在机场观看我校新年音乐会
右图:我校召开首批基础教育援疆教师慰问会
从“输血”到“造血”的升华——“玉兰工程”
为加强上海援疆教育集团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喀什地区教师整体素质,年5月,上海援疆教育集团启动教师队伍建设“玉兰工程”,聘请30名来自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教研室、各区教育学院及高中的知名专家担任导师,成立涵盖基础教育各学科的30个工作室,带教莎车、泽普、叶城、巴楚和喀什六中名各民族教师。通过加强教师在教育理念、课程建设、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等方面的能力培养,积极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年5月28日教师队伍建设“玉兰工程”启动
#“玉兰工程”展示活动
我校人文学院郑桂华教授入选首批导师团,成立“郑桂华工作室”。工作室根据学员发展需求,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通过“专家引领、师徒结对、岗位练兵、加压催化、自我修炼、内外交流、课题带动”等途径与方法,聚焦课堂主阵地,聚焦实践问题解决,聚焦“五环节”一致性教学,努力达成“教育观念有转变,教学方法有变化,业务能力有提升”的目标。
在郑桂华看来,“玉兰工程”的“玉兰”既取玉兰昂扬奋进之意,又兼取“育蓝”的谐音,“育英才,培青蓝”。这也是上海师范大学中文学科团队的老师们共同的追求。
传播经典以文育人——“文化润疆大讲堂”
年11月27日,“文化润疆大讲堂”首场讲座开讲。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旭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为上海援疆教育集团所属四县一校师生作了题为《行走在唐诗的街道上》的讲座,受到热烈欢迎。这是上海师范大学开展教育援疆的最新动作,通过编选“中华经典读本系列”、开设“文化润疆大讲堂”及培训上海援疆集团所属学校语文教师等系列项目,使师生在在厚实人文底蕴、陶冶精神情操的同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中华传统文化成为各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传承。
之后,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詹丹为喀什师生做“整本书阅读和《红楼梦》”讲座;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查清华教授则以“经典何以润心”为题,用全新视角带领附属喀什中学的师生重读包括唐诗在内的传统文化经典。
#多场“文化润疆大讲堂”在喀什附中开讲
另外,作为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开展的“海上名师大讲堂”系列活动重要内容之一,上海市教卫系统十九届五中全会宣讲团成员、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宣讲报告《*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也于年12月8日在附属喀什中学开讲。张志丹教授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在*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进行了系统阐述和深入解读。
“文化润疆”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上海师范大学充分挖掘“润”和“文化”的深刻内涵,找到“文化润疆”的有效载体,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渠道将“文化润疆”落到实处。
#上图:“海上名师大讲堂”解读十九届五中全精神
下图:附属喀什中学师生在线收看学校年新年音乐会
自援疆工作开展以来,上海师大立足教师教育特色,结合援疆所在区域教育发展需求,聚焦师资队伍与智力帮扶,有效构建支持当地教师专业成长、当地学校科学发展的教育管理模式,形成系统化、立体式教育援藏援疆工作格局,实现支教功能新跨越,探索出一条“优师强教”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之路。
供稿:基础教育发展中心
编辑:新闻中心
往期推荐
●抗疫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喜讯!上海师大再次荣获“上海市花园单位”
●必看!来自中国疾控中心的防控提示
●当大寒遇上腊八给你一碗暖暖的“腊八粥”
?点个赞和在看,和上海师大一起加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