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犟”出来的财富路
——专访重庆市渝北区兰花研究会会长晏和元
“年,破釜沉舟,我把两百多万征地加油站补偿款,全部投入兰花,以后的生活全靠兰花了。这回再搞不好兰花,我这辈子就再也搞不起来了……”6年后的年,他的一棵春剑叶艺兰,卖出了万元,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他说:“我做啥事就有个‘犟’性!都是人做的,我不相信我不能做成。”
年涉足兰花,十年养兰路,他在兰花上的投入不下千万。“当时不懂兰花,交了很多学费,但我从来不后悔。要不得,扔了就是,不计较!”如今,他的“巴渝兰园”中,除了自己选育并被市场认可的如“雪源春晓”和很多市场认可的精品兰花以外,更有诸如:龙颜、东方红、夙愿等市场高端品种。他说:“我做什么都想做最好,当年灾荒年都没把我饿死,我怕啥!”
晏和元,重庆市渝北区兰花研究会会长。69岁,在他身上能看见很多兰友的影子,他经历的也正好是上一轮兰事高潮跌落后,诸多兰友所历经的热情、失落、纠结、迷茫、挑战和坚守。从一心要在兰花上收获经济效益,到盲目投资百万的无所获得,再到因为性格倔强对兰花的不舍不弃,至执著后的兰花渐有效益,再至财富迸发的年。如今晏老,已经爱上兰花、舍不得兰花,身体较之养兰前大有好处,孩子的艺兰之路也已渐入佳境,后继有人……种种这些,晏老说这是自己的性格使然,如今的财富和收获都是“犟”出来的。
走进山城,且听晏老的“龙门阵”。
-创业路,情归兰花-
南山,古称“涂山”,位于重庆长江南岸,北起铜锣峡,南至金竹沟,其间数十座山峰临江拔地而起,其又被誉为重庆的“肺叶”。
*桷垭镇龙井村,年,晏和元出生在即将解放的重庆南岸区*桷垭。
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中排行老大,现今兄妹四人。
“小时候很穷,因三年自然灾害,没有吃的,我的亲生父亲是在上世界60年代的大饥荒中去世的。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当年最艰难时,就是因为饿,我的脚常常都处于浮肿状态。”晏和元忆起当年的艰辛。
“父母亲都很直爽,母亲有一些文化,在那个年代很难得也很能干。”这是晏和元对父母的印象。
小学在“*角垭新市场小学”,中学在“文峰中学”。原本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晏和元,因文革之故,在初中二年级时,不得不辍学,回家务农。
晏和元说:“龙井村雷家铺合作社,我在生产队上班。天天挣工分,每天约8个工分,两角多钱。”那是大约在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当时晏和元15岁。
“我以前在农村学过手艺,做过木工。因为我有点文化,所以学得很快,当年我就可以‘打家具了’(意为做家具)。”晏和元说当时自己的师傅还不太会“打新式家具”。而细问过后,我才得知,晏和元的“师傅”,因那个年代的关系,再加之文化程度不高的原因,“师傅”只是手艺比一般木工师傅强,而晏和元的木工和修房施工技艺,多半都来自他的自学。
“跟师傅的第二天,师傅就让我做个‘牛饲料盆’。当时我什么都不会,连锯子、斧子都不会用。”晏和元笑着说:“勉强做了一个出来,基本成型,原本应该是圆型,我却做成了椭圆型,呵呵……”笑声里是晏老对当年芳华五味杂陈的慢慢回忆。
因为穷,所以想改变,想脱贫致富。晏和元的一生,为了梦想,在这条道路上一直在开创。
“我承包过土地,养过鱼,搞过苗木、盆景,还开过加油站,办过企业。”至今晏和元还在经营的“春绿花木园林有限公司”,占地一百多亩,虽然目前苗木过剩不好销售,每年仅人工费、土地费养护上就要投入30多万元(亏损),但他仍然没有放弃。
在采访时,晏和元多次提到了他的“修缮队”,他说:“修房子是我的本行。”这个自他在建筑公司(先为修缮队)修房子开始就一直在经营的“营生”,20多年来,给他带来的财富,不容小觑。
“我前期养兰花,投入的一千多万,多数都是靠我自己的小修缮队和加油站,积累而来。搞建筑,挂靠其它单位承接工程。前几年,我们还在做工程,就在附近给客户修修补补,搞建筑修缮……”晏和元说。
因为做建筑工程和在镇里管林业,所以开始了园林绿化,因为绿化又让晏和元喜欢上了盆景,而因为盆景,兰花这才走进了晏和元的世界。
“一次朋友相邀去重庆九龙坡区白市驿参观盆景展。展会是盆景与兰花一起的合展。从展会上我带回了几本兰花杂志回家。一天闲来无事,翻阅杂志时被其中一篇文章吸引,感觉兰花这个行业很有意思,所以这就一直留心下来。年,在朋友的鼓动下,我开始下手买兰、养兰……”晏和元如此开始了兰花之路。
晏和元说自己是“性格中人”,当年开办小型加油站时,每年面对种类繁杂的各方面管理,他说:“非常累,很多相关职能部门管,有很多应酬……而兰花很轻松,没有职能部门的人管,不受约束,这也是我虽然在兰花上吃了不少的亏,但一直都在坚持的一个原由。”
年,晏和元59岁,已经年逾花甲的他,在兰花上开始了又一次创业。
-破釜沉舟,执拗性格兰业迎春-
“第一个品种,是别人带我去买的所谓春剑‘梅瓣’。结果,开花后什么也不是……”元打了水漂!这第一棵兰花就给晏和元来了个“下马威”。
刚入兰界,和许多新手一样,再加之晏和元当时又在搞企业、做工程,是所谓“兜里有钱的老板”,所以有很多的商贩前来与他推销兰花,他现在回忆着说:“常常是拿着个照片,手里不知是从哪里捡来的一根草,说这是梅瓣、荷瓣、奇花等等‘新奇品种’。常常3万5万地向我推销……”初入兰界的晏和元,就此交了很多“学费”。而他却在采访时对我说“我从来不再去找那些卖给我假草和不对路及高价草的人。一是因为上当也有自己认识不够的原因;二来,那些人都是所谓的‘串串’(贩子),他们都缺钱,你找他也要不回钱来,反而招来一肚子气受,把身体气坏了划不着!”
“我曾经买得最贵的品种,是年时买的两苗‘如意三宝’,35万元,结果栽死了!”晏和元说:“买兰花我舍得买,到年期间,我把农村征地赔偿的几百万,全部都投入了兰花。”
年至年,晏和元说:“四年时间里我在兰花上的投入不下千万。投入巨大却没有收益,家人很反对,而且包括朋友、职工等都反对我搞兰花。”
“我做啥都有个犟性,我不相信我不能做成,都是人做的,别人能我就能。”晏和元坚定地说。
“当年自己学木匠手艺,没有多久就在本地小有名气;当年搞建筑施工,正因为我是公司几个人中较能吃苦的,所以才把我提拔为管理人员。”
“做什么都要做最好的,灾荒年饿都没把我饿死,我怕啥!”
“在年前,我兰花上亏了很多,也是不得不做下去……”晏和元。
就是在如此境况和如此的信念支撑下,晏和元顶着压力,一步步地走着自己的兰花路。
年,这一年可以说是晏和元兰花路上的转折之年。
“年,我又把我加油站的征地补偿款(因加油站土地是租用,所以只补偿设施费),近两百万全数投入了兰花。”晏和元说:“当时生活除了兰花,就再没有其它收入来源了。这回再搞不起来,我就真的再也没有资金,也就再也搞不起来了!”
“破釜沉舟”晏和元用这四个字来形容当年境况。
年开始种植兰花,年修建第一个兰园,到年,晏和元的兰园已具有个品种,0盆规模。
“年前,兰花上也有收益,只是很少,比之投入,可谓入不敷出。”晏和元说。
当年晏老看准时机投资的“盖世牡丹”,也曾在年后陆续为他带来了十来万的收益。“引进红霞素,年交易,赚了数万元。”晏和元说。而截至目前,红霞素这个品种已经给晏和元带来了数十万的财富收益。
“大道”,春剑叶艺兰,3个多月的时间,就为晏和元带来了近5万元的回报。
“年5月,我在成都一兰友家做客,恰巧要送一台湾兰友到绵阳一兰友家去,遂邀请我们一道前往参观。参观中我发现了此草。很喜欢,询价、砍价后,以九万多的价格成交。当时和我一起去的重庆兰友,还暗示我,太贵了,不能买。在回重庆的路上,他还调侃我说:你胆子真大!”晏和元接着说:“兰友教我回去后就在兰盆里将老桩分开,看是否还能来芽。回重庆后,我先让草适应了当地气温和环境,按他教我的方式,将盆上植料刨开,把老桩打开。至9月,原本的苗芽已经长至半成,分开的老苗又来了两苗新芽。正值我翻盆之际,成都兰友打来电话,询问此草,说有兰家要买,问我卖不卖?我心想,现在已有种苗,可以卖。随即答应,此草终以14万的价格成交。”晏和元开心地说:“3个多月,赚了近5万元,我还有种苗,心里很满足!”
到年时,晏和元的“大道”已有三盆。年12月,还以20万元的价格成交与台湾兰友。
娄山红,是晏和元养兰十年收获最大的兰草之一,也是这棵草让晏老看见了自己兰花坚守后的旭旭春光。
晏老的兰园,位于重庆南山之上。背靠南山——重庆的“肺叶”,在重庆养兰,这里可谓得天独厚。走进晏老的精品兰园,不大的园子里,却可谓盆盆精品,样样耀眼。而其中最为亮眼的,是一盆名为“雪源春晓”的春剑叶艺兰。
年,“雪源春晓”在兰界掀起了一股“叶艺兰”热潮。万元的成交价,“”成为它的另一个昵称。
“其实,雪源春晓这个品种,在我养兰的第二年就收入我的兰园种养。”晏和元说。
“年,我是从成都一位龚姓兰友手中购得。是一苗产自贵州的下山龙根叶艺草,1万元的价格。在交易中当时还有重庆兰友多次打电话让我不要买……”晏和元感叹:“当年自己不懂兰花,所以也不会讲价,别人喊多少价,就出多少钱买。我不知道说什么,怎么讲价?”这也让晏老赢得了“爽快、耿直”的评价。
“这个草是‘犟’出来的,如果当年我懂得兰花,也许中途就卖掉了!”晏和元感叹。
和许多兰友一样,对心爱兰花特别呵护的晏老,也曾因为打药、施肥等原因,让才发了两三苗的雪源春晓,几近灭顶。反复两三次,在养殖技术提高后,雪源春晓才得以幸存下来。
李映龙,曾经组织过兰花走进人民大会堂的兰界大腕;孙智勇,他发掘命名的“素冠荷顶”,创造的财富不下千万级。如此两位在中国兰界享誉已久的兰界大亨,同时光顾晏老的“巴渝兰园”,所为何来?
年9月,雪源春晓以万元的价格成交,这就是他们此行掀起的热潮。
“我不想卖,原本计划是等年草芽长大后,再卖。他们从下飞机上了汽车就开始给我做工作……都是兰界大家,又是好朋友!所以转让了些。”晏老说。
“我观雪源春晓,其叶姿挺拔,艺色明亮,全草多呈中透艺,有个别叶片有中斑艺态,大绀帽,深绿色缟线。叶型斜立,叶尖俊俏,呈春剑典型的叶姿形态,犹如宝剑直指,恰似蛟龙出海,硬朗的外表给人以挺拔正气之感。全株着叶4~5枚,叶沟槽深,从叶甲到心叶,均为稳定艺色和艺态。实属春剑中难能可贵之叶艺兰精品。”
晏老能在养兰的第二年就购得此草,并在养兰十年的时间里,不离不弃,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真可谓冥冥中的天意安排。
“我最初投资兰花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而现在我真正喜欢上了兰花。如后来‘奥迪牡丹’‘蒙顶奇珍’等名花不值钱时,我还会买回几苗来,栽在园中。不为赚钱,只为喜欢,就是欣赏。”晏和元说到这些年对兰花的感情时,又说:“很多兰花我都有感情,养兰无止境,没有最喜欢,都喜欢。如新津胭脂,虽然价格便宜,但我很喜欢它,我把它当宝贝一样栽着。而且它还很好卖。我对兰花的喜爱,不以价值来衡量。”
“何为精品兰花?我认为能够传承的才是精品,如‘西蜀道光’‘隆昌素’‘桃园三结义’‘宋梅’等等几十年甚至传承了上百年的兰花品种。”如今的晏老对兰花已有了自己的判断和方略。
参观晏老的兰园过程中,也有其它兰友前来拜访、参观,而过程中,晏老总是少言。他说:“我从不推销。客人、兰友来我这,我也不主动介绍这是什么草。你问起了,我才说。”
“除了常有交道的那些个兰友和当地兰友之外,我对外界兰友了解的不多。”晏老说:“我认为我比较率直,朋友们也评价我比较耿直。”也就是在这样的口口相传中,而知道晏老的人却越来越多。
晏老说:“兰花经营最重要是要诚信,要坚持。要带来效益就必须选好种,栽培好。”当年曾经买过假冒伪劣兰草给晏老的那些人,看见如今晏老兰花发展的红红火火,仍有个别会来晏老这里。晏老说:“来了的都是客,我还是会正常打交道,至于交易,我会慎重考虑了……”放得下,才能拿得起,晏老在多年的事业磨砺和兰花经营中,早已看透了此。而和气生财,做人正直,才是他的坚守和看重。
“兰界不排资论辈,没有贫富之分,大家不论出身,都可以在一起玩兰花。官员、商人、工人、农民都可以在一起赏兰论道。这一点让我很开心,兰界让我结识了很多朋友。”晏老说这是他养兰最大的收获。
“目前心态很轻松,以前担心孩子,现在他已经慢慢爱上了兰花,自己能静下心来养兰、赏兰,而且从年后已经逐步见到了效益,生活有了来源。”这是已经古稀之年的晏和元最大的欣慰。
“年的破釜沉舟,我认为是正确的,如果当时不继续往前冲,就只有死路一条。”
“我这一生都在创业,以前很穷很穷,因为*的*策好,再加上自己的勤奋和坚持,才有了今天。兰花是玩物,如今人们生活富裕了,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都大大提高,乱世存粮,盛世赏花,我认为以后玩兰花的人会越来越多,兰事发展会越来越好!”晏和元。
本文源自中国兰花交易网官微
-THEEND-
种植!收藏!投资!
兰花线上交易
长按识别
随时在线解答您的疑问
兰花种植|兰花收藏|兰花投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