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此声明原作者为慕名,文章不经原作者授权,不得盗用,违者必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在此仅供学习、交流、欣赏之用,若有不妥,请联系编者删除。引言很多时候,很多人搞不懂,为什么谈什么都要和文化挂上钩,茶文化,酒文化,兰文化…….文化,可以说是人类得以继承与发展的纽带,是人类的意识形态,精神财富。所以,如若没有文化,我们就像无根的浮萍,随风漂流,居无定所,又何以继承,何以发展?物的文化,归根结底,是人的文化,是人认识、改造物的精神产物。兰文化也不例外。兰文化在一般人的眼里,似乎是高大上的,无法捕捉,无法意会的存在,这是对兰文化的误解。其实我们每个养兰人,爱兰人,都置身于兰文化之中,都以各自的方式,诉说着国兰相关的一切,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到这条源远流长的继承与发展长河之中。至此,兰文化应该是一切与国兰有关的人类活动的总和,也就是兰花这棵野草,通过渗入人类的审美情趣、意识形态及思想思维,摇身一变大美女,从而达到真正的人兰合一。根茎叶花,是国兰的生理特征与外像,亦是国兰的自然属性。花中君子,高洁儒雅,无人亦自芳,是国兰的人文精神与内核,亦是国兰的文化属性。到底是什么能让这棵野草,这朵小花,流芳百世,千古传颂?是它的自然属性吗?还是文化属性?归根结底,是她的文化属性。兰文化,才是国兰经久不衰,流芳千年之根本。古人,莳兰怡情,咏兰言志,纯粹。今人,养兰怡钱,卖兰得利,斑驳。似乎,兰文化在这个信息流、流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断层了?其实,鄙人以为,它并没有断层,而是被剥离了。古时,可以说是国兰的文化属性大于其它属性。因为当时的科技、交通等发展水平比较低下,决定了国兰的商品属性,没有我们今天这般凸显。这就给我们产生了一个假象,今天的国兰文化好像停滞不前了。但它并没有停滞不前,只是变得更隐匿了。兰文化变得更隐匿是好事吗?鄙人以为,这加剧了国兰商品性与文化性的分化,造就了更大的鸿沟,对于普及国兰文化来说,并非是一件好事。只谈商品,不讲文化现如今,据鄙人多年的观察与体会,对于国兰,只谈商品不谈文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种现象的产生,肯定是有根源的,其一个主要根源是社会的发展变革,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特别是互联网新媒体的发达,商品的交易简便快捷,好像任何东西都可以拿来卖,拿到线上卖,国兰也不例外。这就使得国兰的商品属性越发凸显,这似乎直接造就了国兰的商品性压倒性的大于文化性。比如,一个根本不懂兰花的人,依托互联网这个工具,也可以把兰花交易这门子生意做得异常火爆,只谈商品,不讲文化,当然,我们不可否认这对普及国兰,有推波助澜的效应,但这只是表象,事实并非如此。我只告诉你一个血淋淋的事实:没有文化的商品,易成,难行。为什么日本小国的企业能有几百年甚至更长久的寿命?中国则少之又少?因为他们重视企业文化的继承、培养与创新,注重匠人匠心的理念。所以,一款经典的商品,必然是自带文化属性的。国兰作为商品化的时代,理应如此。国兰商品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不可抗拒,只能拥抱。商品都是有价值的,国兰作为商品也如此,那她的经济价值来源于何处?当然是兰文化的加持,只有兰文化的加持,她的经济价值才能显现。试想你把一棵价值连城的兰花卖给一个不认识兰花的人,他会买吗?不会。所以,兰界才有“外行看是一棵草,内行当做一个宝”的说法。逐利是人的本性。因为国兰的商品属性与文化属性之间这种巨大的鸿沟,这种供求认知的不对等,让很多人在这中间地带赚得盆满钵满。造假兰花泛滥成灾,挂老种卖科技草,以次充好。卖的永远没有错,交学费的怯怯退场。到最后,只剩商品,没有文化,恶性循环。正因为这些只谈商品,不讲文化的人,不停的挖掘着这条鸿沟,让国兰的文化属性与商品属性加剧分裂,从彼此中剥离开来,更加剧了国兰走进千家万户的普及难度,兰文化的发展更加隐匿了。只讲文化,不谈商品中国兰文化的发展史,可谓悠久,博大精深,传统的兰文化更是国兰历史长河中一道璀璨的光芒。但很多人听到传统文化这几个字,就会感觉很神秘,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有一种被疏离感和束缚感。任何一种文化,包括国兰文化,都应该是具有指导思想意义的,而不应该是束缚与疏离。兰文化并没有迭代,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更新着,前进着。时至今日,国兰商品属性的凸显,亦是兰文化发展的必然。所以,只单纯的聊文化,不谈商品,难免会有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之嫌。这是一个商品经济时代,兰文化要发展,必须以商品的方式呈现。但据鄙人了解,大多艺兰人太注重传统兰文化的光环,以至于痴迷于传统的兰艺兰事之中,两耳不闻窗外的兰事。这就是太注重兰文化,以至于被束缚。传统的兰文化,我们理所当然不能完全摒弃,但要在继承、去粗取精的原则中进行,再结合我们如今的兰艺兰事,兰文化才能有新的血液注入,才能健步如飞。如果不注重兰文化的挖掘开发,整天啃老祖宗留下的那点纸言片语,兰文化要如何创新,要如何适应新时代的新环境?兰文化不应该被标上老艺兰人的专利标签,它应该是鲜活的。年轻一代,经常会有一种误区,觉得年纪轻轻,谈兰文化未免伤大雅,有一种被疏离的感觉。就好比一位父亲提着一根棍子追赶孩子,小孩的常规思维肯定是尽量跑的最快,尽量躲避,但或许父亲并不是想打你,想为你指路呢?所以,兰文化应该是标准化的,既是人类代际之间的标准化,亦是国兰作为商品的标准化。只有这种标准化,国兰才能品牌化,规模化。综上只讲文化,不谈商品,如果太注重国兰的文化属性:第一是很容易造就国兰只有骨骼,没有血肉,换句话说,国兰作为商品,显得僵硬,不鲜活。而任何一款好的商品,是鲜活的,在瞬息万变的受众群体中,有极高的适应能力与传播能力。第二是,很容易造成国兰混沌玄乎的尴尬处境。试想,你去买一株国兰,卖家拿出一些玄乎又玄的鉴赏术语,诗歌词赋,古文典故,让你越听越混沌,越糊涂,作为一个不懂国兰的人,这样的消费体验,我想应该是没有购买欲了吧?所以,任何一款好的商品,都是极易理解与选择的。国兰作为商品,如果太注重其文化属性,就不能让受众群体极易理解与选择,就无法推广。总结与出路国兰商品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兰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兰文化的发展都有每个时代的烙印。国兰的商品性与文化性,从来不应该是殊死搏斗,此消彼长的博弈状态,而应该是相辅相成,和谐共存的相融状态。任何将它们剥离开来的做法,都会使兰文化本末倒置,发展受阻。我们所要思考的是,在这种相融状态下,如何给国兰作为商品,输入文化,使国兰的商品属性与文化属性相得益彰,栩栩如生。芸芸众生,只要填饱了肚子,追求精神生活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大千世界,花草遍地,如何让人们理解国兰,选择国兰,爱上国兰,是摆在我们每个兰艺人面前的课题。鄙人以为,只有打造国兰品牌的差异性,使之与其它的花草独特鲜明,才能提高其竞争力,才能更好的普及国兰文化,也是国兰文化的发展之路才能与新时代的步伐相生相融,没有差异化的商品,和普通商品并没有两样。国兰的初始价值是观赏,而后衍生出巨大的经济价值,至此,国兰的品与价显现。新时代的人们,固然有新的审美观念,这就需要国兰以一种更鲜活的商品形态来呈现,注入新时代的兰文化,呈现差异,以迎合现今人们的审美意识与消费观念,使国兰不再是一棵草,而是一种人们生活的共通状态。很多时候,我们太习惯于就兰论兰,而忽视了赋予兰新时代的烙印,赋予她一种差异化的气质,让其价与品归位,让她和我们的生活方式连接在一起,让莳兰成为一种流行,一种风尚。这,就是后兰文化时代。
完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传承兰花知识、兰文化,让我们和爱兰的朋友一起交流学习。
购买兰花电子书可点击蓝色划线链接或者下方图片。(此条信息长期有效)
做个有文化的养兰花人:1元1本古兰谱、兰花电子书籍推荐与购买。
阅读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