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玉兰花盛开的季节,我回到老家,站在院子里的玉兰树下,仰望绿叶中洁白如雪的玉兰花,思绪又飞回母亲在世时栽树的情景,母亲慈祥的面容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她的和蔼可亲的声音又响彻在耳边——去世十七年来,我没有那一天不思念母亲,但常常只能在梦里相见,醒来又不由得常叹一声,有时独自悄悄的抹一把泪水,然后又睁着眼睛呆呆地望着黑洞洞的夜幕,把想对母亲说的满腹心里话咽下去,独自慢慢咀嚼,体味。
母亲生于年10月28日,在姊妹中排行老三,为最小,上面是大姨、二姨。从小到大,母亲受吃斋念佛的外爷外婆影响,养成了勤劳、好学、节俭的习惯。她随着犁地的外爷套牛、撂种;收工后又帮助外爷喂牛、铡草、割柴、担粪;晚间还要帮外婆蒸馍、拐线、纳鞋底。一年忙到头,从不像别人家的孩子闲聊、串门子。解放初期,她和其它年轻妇女一起识字、站岗、放哨,并且教给其它人唱歌,识字。合作化以后,她积极参加劳动,修地、修水库、收种庄稼,别的妇女一天都是七分工,而我母亲一天评的是八分工。在我刚满月的那年冬季,母亲带着一群妇女每人背着八十斤包谷去二十里外的商镇东边的古炉村交公粮,去时没有吃饭,走到商镇天又黑了,又惦记着家里吃奶的孩子,过度劳累使她两眼一黑,跌倒在地,幸亏同伴给她掰了半块黑馍,才使她吃了渐渐还醒了过来,并坚持把公粮背到了粮站。但从此就患上了三叉神经疼,一过度劳累或饥饿,就头疼不已,浑身冒虚汗,一直延续了十多年。
母亲是个瘦小孱弱的人,但意志坚定,不怕邪恶,不畏困难。在父亲含冤受屈的十年中,她用无微不至的关怀,温暖了父亲那颗悲愤的心,使他度过了艰难的岁月。年腊月21日父亲被诬陷打残,一年零五个月躺在炕上不能下地,是母亲端吃端喝,喂汤喂药,才使父亲身体得以慢慢恢复,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对诬陷父亲的小人,母亲曾多次义正言辞地大声斥责。在公社个别干部无故扣发父亲布证、购货证时,母亲当着许多人的面,责问其扣发的理由,要拉着他去县革委会讲理,使这位公社干部理屈词穷,无法应答,无奈把布证、购货证给了母亲。
母亲给予了我们无穷无尽的爱。在缺吃少穿的岁月里,她把仅有的一点白米细面留给老人吃,留给工作组吃,自己经常吃麦麸子、二茬面、蒸红薯,当我们问她为啥不吃白馍时,她笑笑说自己不爱吃白馍白面,喜欢吃黑馍,幼稚的我们竟信以为真,长大后才知道自己的幼稚无知。在我去三十多里外的苗沟岭上割柴时,她常常把我接到七八里外的垒垒石上下。一次我割柴被山里人夺了背笼和镰刀,天黑时还在三十里外的高山上给人家修地回不去,母亲独自一人背着背笼,一边走一边喊我的名字,但空谷寂静,无人应声,等星星满天时,无奈才回去了。等我半夜摸黑赶回家时,已是冬夜两点半了,可母亲还是坐在炕上,一眼不离一眼地瞅着楼门,听见门响,一下从炕上扑下来,赶紧抱柴点火给我烧糊汤面,又抚摸我草鞋上的冰渣,心疼得流出了泪水……那一幕,我永远都忘不了。
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又是个伟大的人。纵观她的一生,都是用劳动书写着生命的篇章。她的手,满是茧子,冬天炸了好多裂子,有的像小娃的嘴,她用胶布缠,用“火罐柿子”润,但一天都没有停止过劳作。在我上学的几年中,常常半夜还听见她织布的“哐哐”声,纺线的“嗡嗡”声,我就睁着眼睛,把课文默念一遍,把数学公式背诵一遍,以此来回报母亲的辛劳。是母亲教会了我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养成了勤劳的习惯,也知道尊重劳动,尊重下苦的人。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从她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在这玉兰花弥漫着芬芳,盛开在老家院子里的时候,抚摸着雪白硕大的花朵和碧绿肥厚的叶子,我思绪纷纷,更加想念母亲,并把我心中的思念告诉了家人,我想让他们知道,我有一个怎样的母亲,母亲生前的所作所为,已经深深地影印在我的脑海里,融化在我的血液里,变成了我的精神信仰和自觉行动;也希望他们和我一道,在怀念我亲爱的母亲,继承她的优秀人品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家风,为社会的文明进步添砖加瓦,让母亲放心,让她含笑九泉,灵*常陪伴我们,也让美丽的玉兰花永远陪伴着母亲。
作者简介:
张书成,生于年12月,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人。中共*员,大学文化,*府公务员。商洛市作家协会会员,市诗歌学会会员,丹凤县作协理事。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业余文学创作,先后在《金秋》、《先锋》、《共产*人》、《当代陕西》、《教师报》、《陕西教育》、《工商时报》、《农民日报》、《陕西农民报》、《法制周报》、《文艺报》、《商洛日报》、《丹江潮》、《山泉》、《丹水》等发表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数百篇(首),《万湾农家乐》、《旅游遐想》等获丹江旅游征文二等奖。部分散文、诗歌被收入《采芝商山》、《丹风文学》丛书,巳由北京团结出版社结集出版《棣花细语》散文集。
晒丹凤,你也可以秀
文学顾问:孙见喜木南东篱丹竹
主编:丹凤晒晒
责编:方子蝶张芬哲白月光曹苌茳
校对:邻家小妹七月未笺
自媒体支持:
大乾州无言年华
温暖相见家在商洛
新新文学松风阁语
投稿:(附个人简介及图片一张)原创,首发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