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谓之花贼
瑞香真是毫不愧对这名字中的“香”字,香味之浓烈堪称百花之冠。虽早有心理准备,在对它零距离亲密接触时我还是有点眩晕。朋友戏谑它有一个恶名:“花贼”。一是因为它实在太香了,香得令人无法解释,只有说它偷窃了百花之香才能香飘干里;二是它的香味太过浓郁,其他花闻到了就会羞愧而死,因此“世谓之花贼,他花闻其香辄萎死”。
我心里不禁有些嘀咕,说瑞香是花贼实在有些冤枉了它,它开在深冬初春,哪有多少花香可抢可偷?说不定是它知道自己有“沉香落花”之魅,才故意挑了这么一个严冬时节开放,以期不伤害“花门同道”。何况,哪有如此娇柔馨雅的“贼”呢?
江南一梦后天下仰清芬
其实瑞香非但不是贼,还是祥瑞的象征。据记载,北宋有一位僧人在庐山的大石头上睡觉,梦中闻到一股很浓烈的香气,醒来后到处寻找,终于找到一种香气极浓的花,这就是瑞香了。僧人带它下山,人们都很惊讶,认为它是祥瑞的花,所以取名瑞香。宋人王十朋有诗曰:“真是花中瑞,本朝名始闻。江南一梦后,天下仰清芬。”瑞香被带下庐山后,先种植于寺庙,馨香奉佛,后逐渐流传开来,深受人们喜爱。宋人杨万里形容它:“外著明霞绮,中裁淡玉纱。森森干万笥,旋旋两三花。小霁迎风喜,轻寒索幕遮。香中真上瑞,花麝敢名家。”贴切地写出了瑞香的美丽和香醇,并称其为香中上瑞,足以让香名远播的兰花和麝香相形失色。宋朝范成大也有诗云:“万粒丛芳破残雪,曲房深院闭春寒。紫紫青青云锦被,百叠薰笼晩不翻。酒恶休拈花蕊嗅,花气醉人浓胜酒。大将香供恼幽禅,恰在兰枯梅落后。”他把瑞香比作薰笼,不但香气尤甚,可以干扰高僧坐禅,而且这“薰笼”还不用人们翻拔碳火,于是瑞香自此有了个别名——“锦薰笼”。
自宋代开始,瑞香可谓名噪一时,连名满天下的苏东坡也很喜欢瑞香,称赞它“幽香结浅紫,来自孤云岑。骨香不自知,色浅意殊深。”强调它不俗的身世和优雅的品格。其实,“瑞香”之名虽始于宋僧的庐山梦,但宋代以前,人们早已注意到“瑞香”。高中语文所学的楚辞《涉江》所载“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中的“露申”就是瑞香花。但大概因为其时瑞香幽居深谷,未能芳名远播,所以到了宋代它又被重新“发现”了一次,成了让“天下仰清芬”的名花
岂为富贵满清香
然而这瑞香却一直为俗名所累,除了被斥为花贼,更多的是被赞为美丽和香醇的象征,还被赋予了吉瑞富贵的意义。因瑞香的名字吉祥,花香浓郁,又开放在春节前后,处处切合了人们“花开富贵来”的理想,因此被视为吉祥之花和富贵之花,广泛栽培在深宅大院,成为了人们身份地位的象征。尤其金边瑞香,因为叶片边绿为象征富贵的金色,更被视为花中极品,使人们趋之若鹜。据称“牡丹国色天香,瑞香金边最良”,瑞香和牡丹齐名,可见人们的垂青程度。直到今天,不少人对金边瑞香仍情有独钟。
但也有一些人因为瑞香身上被赋予的吉瑞气息而不喜欢它,认为它品格低俗,不是花中君子。朋友后来告诉我,她的院落换了个主人后,瑞香被认为太过俗气,竟被砍斫了。冬天来了,瑞香又该开了吧?想到朋友院落里无辜的瑞香,不禁有些黯然。其实花贼也好,诗词歌赋的宠儿也好,富贵吉瑞的象征也好,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瑞香。瑞香只是一种美丽而芬芳的花,自在地开在荒野,而无论不经意地闯入了屈原的诗篇,还是不经意闯入了一位宋僧的梦境,都非瑞香的本意。花草,本就开放在自己的天地之间,至于祥瑞或者俗气的意义,都是因人而定一一只有遇到乐于观赏的人,花草才会化身为一道优雅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