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四月,北京的玉兰就美的不像话,而像画。
“京城处处皆玉兰”的说法,一点不夸张。
远看有花无叶,近看花瓣丰腴,很有几分傲然独立的调调。
在北京看玉兰的地方很多,马路旁边,单位门口,但有一个地方的玉兰花,如此特别,完全无法复制。到底有多美?名字说明一切——“二乔玉兰”。
独二无三的二乔玉兰
四月北京,一场意外的雪,没有挡住春天的脚步。温度旱地拔葱,春心闹的厉害。“促知”一路跑到北京的郊区门头沟,找到了山中千年古刹——潭柘寺。真心由衷叹一句:这个寺庙不简单。。。。。。
年4月潭柘寺里花团锦簇,香火兴旺。
潭柘寺经历曲折,公主也来落发修行。
公元年,还是西晋愍帝在位。那时的佛教,已传入现在的北京地区,有了信众,自然要有可以烧香拜佛的地方,因此北京地区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庙——嘉福寺,应时而生,这就是潭柘寺的前身。然而,时运不济,嘉福寺后来逐渐破败。直到唐代武则天年间,高僧来啦,这个本已破败的地方,重建了寺庙,并成为幽州地区第一座确定了宗派的寺院,持《华严经》以为净业。就连元代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也是到潭柘寺出家。后终老于寺中。
不过幽幽上千年的时间,寺庙多次兴衰反复,名字也是几经变化,皇帝们数次参与起名,到了还是听了百姓的意见: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潭柘山麓,寺院背倚宝珠峰。
潭柘寺的玉兰,只此一家别无重样。
作为北京最古老的佛教圣地,潭柘寺多有和佛门有关的古树名木,比如古银杏,古娑罗树等等。就在毗卢阁殿前的东侧,有两棵种植于清代的紫玉兰,名“二乔玉兰”。没错,就是三国的那对姐妹花的名字。这两棵紫玉兰历经风雨多年,花开时,满树绯紫,香气袭人,祥瑞之感充斥四方。
这两棵紫玉兰生长在毗卢阁的东侧,有“紫气东来”之寓意。
那么这两颗树有何独特玄机么?有滴。
早春时节,树未全绿,但此处玉兰已是盛开如云盖。潭柘寺里的“二乔玉兰”紫中带白,两种颜色的花同生共长,是不是很挑战想象力。4月,正是“二乔玉兰”最美颜的时候,紫色白色的玉兰立于枝头,听着晨钟暮鼓,嗅着佛堂檀香,其中滋味,大家各自领会。
“促知”春游潭柘寺:想想玉兰与禅堂是不是在对话
潭柘寺:康熙乾隆和雍正,多少皇帝为你写诗
话说潭柘寺作为一个受历代皇家重视的寺庙,何况还有“紫气东来”的祥瑞之气。因此,自然少不了皇帝们的签到站台。
年,32岁的康熙皇帝降旨,直接命阜成门内广济寺的住持僧大师,调到潭柘寺去当住持,这就是康熙的好朋友震寰和尚。随后,又是御驾亲临进香礼佛,又是赏赐经书、香山、观音罗汉的雕像等等,康熙皇帝对潭柘寺的关照杠杠的。此外,银子来1万两,殿堂拓展到余间,不到两年时间,潭柘寺焕然一新。康熙皇帝游览潭柘寺后很是满意,好好鼓励了震寰和尚一番。
为震寰和尚题照
清·康熙
法像俨然参涅槃,皆因大梦住山间。
若非明锦当合法,笑指真圆并戒坛。
“促知”春游潭柘寺:双色玉兰铺天盖地,各种春花也是颜色正好,共享大殿前的兴旺香火
爸爸支持的事情,儿子一定要继续,何况是在皇家。
一向深居简出的雍正皇帝,也把父亲对潭柘寺的支持进行了延续,不仅到潭柘寺进香礼佛,还留下了小感想。“飘花作雨”,“激石鸣喘”这样美好浪漫的描述,看得出:雍正心情不错。
潭柘寺
清·雍正
省耕郊外鸟声欢,敬从祗林拥入鸾。
法苑风飘花作雨,香溪水激石鸣喘。
含桃密缀红珠时,嫩箨新抽碧玉竿。
胜地从容驻清华,慈云镇日护岩峦。
“促知”春游潭柘寺:山间鸟鸣,寺中钟声
然后,到了孙子辈,历史上最爱签到留诗的最勤奋皇帝(没有之一)——乾隆皇帝,更是在潭柘寺处处留墨宝。
猗亭小诗
清·乾隆
扫径猗猗有绿筠,频伽鸟语说经频。
引流何必浮觞效,岂是兰亭修歧人。
“打扫小路时看到竹子的柔美,山间频伽鸟鸣是不是在念着经文?”如此闲适的心境,佛系指数满满。
“促知”春游潭柘寺:拾级而上静听林风刮过竹海
别停,继续接龙,康熙的重孙子嘉庆皇帝,登基之后,依然没有忘了来潭柘寺上一柱香。
初游潭柘岫云寺作
清·嘉庆
西山古潭柘,今日径初由。
问景层层妙,入门步步幽。
春辉在峰顶,老树倚阶头。
礼佛参心性,听泉泯去留。
璇题标上界,神物护深秋。
花雨诸天净,圆光万象周。
一宵亦旧业,中道勉前修。
汲汲离佳境,随云出岫游。
“促知”春游潭柘寺:远山,禅房,还有肥鸽子,浑不怕人兀自漫步
千年也好,百年也罢,高僧已化,皇帝已逝。
时光终是卷走一切,留下一座玉兰飘香的寺庙,和仿佛静谧的时间。
就在春日暖阳中,好像一切皆空,仿佛一切还在。
“促知”春游潭柘寺:四季轮回玉兰花开,见了多少,全成昨天
最后出一道题,这张图片上的锅,可是当年熬粥的装备,据说煮一锅粥要用1石二斗小米,啧啧,潭柘寺当年得多少僧人和香客呀。那么这口锅,到底有多深呢?
(参考线索:一石是十斗,在明代相当于斤,清代差不多斤)
“促知”春游潭柘寺:潭柘寺大铜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