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论坛

首页 » 生长环境 » 问答 » 博物花间集风有信,寓花期
TUhjnbcbe - 2023/10/29 17:36:00

一夜春雨过,

千畦尽成绿。

随着“雨水”节气到来,

草木萌动,鸿雁来。

和煦的阳光和潇潇的细雨开始浸染早春大地,

雨水节气的第一候花信风——油菜花

如约而至,

在成都各地悄然绽放,

在崇州、金堂等地化作一片金色海洋。

花盛开,

清风徐来。

应花期而至的风,

叫做“花信风”。

风有信,

寓花期。

“信风”,有节候“信号之风”的意蕴在内。

“花信”,即以花作为标志的花期。

花信风既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

也是气候变换的一种标志。

在古代物候知识和物候历中,

和二十四节气类似,

“二十四番花信风”实际是属于物候学中的风候一类,

但由于其中包含了明确的花卉信息,

也被古人视为花历月令。

五日谓之候,

三候谓之气。

根据农历节气,

每年从小寒到谷雨,共八气。

每气15天,一气又分三候,每五天一候。

八气共是二十四候,

每一候中都有风儿伴着新放的花卉,

二十四候便成了二十四种花期的代表。

其顺序为: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花,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

花木管时令,

鸟鸣报农时。

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的活动,

都与天地五运六气“守信而行”息息相关。

因此,它们的各种活动便成了季节的标志,

如植物的荫芽、发叶、开花、结果、叶*和叶落,

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

都是受气候变化制约的。

四川阆中↑

时雨及芒种,

四野皆插秧。

人们以节气为约,

以花期为信。

从严冬到深春,

二十四种花次第开放。

二十四番花信风不仅反映了花开与时令的自然现象,

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这种现象掌握农时、安排农事。

在民间有许多民谚是反映物候的,

如“桃花开、燕子回来,准备谷种下田畈”,

再如“布谷布谷,种禾割麦”……

二十四番花信风,

始于宋朝之前的民间,

宋代周煇《清波杂志》是宋人笔记中较为著名的一种,

书中记载了当时的一些典章制度、风俗、物产等。

其第九卷云:

“江南自春初至首夏,有二十四番风信,

梅花风最先,楝花风居后。”

古往今来,

关于花信风的许多诗人用二十四番花信风入诗,

如宋代程大昌《演繁露·六帖》就写到

“三月花开时,风各花信风。”

陆游在《游前山》中也写到,

“屐声惊雉起,风信报梅开。”

这些都是我国古代诗歌中关于花信风非常经典的描绘。

二十四番花信风,

是用花事来记载光阴。

不仅凝结了古人之慧,

更是充满了浪漫的美学色彩。

斗转星移,

在现代社会,科技发达。

我们不再需要依赖花信风来知晓气候变化。

但它却能生生不息,

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代代流传,

今时今日,

我们除了从中品味花草树木之美外,

还能看到古人在植物的盛衰轮回中对自然规律的洞察与敬畏。

记者段祯实习记者泽登旺姆责任编辑何齐铁编辑刘永豪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博物花间集风有信,寓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