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
兰花草啊,这叫兰花教会人品,草教育人知廉耻与良知。上有引导,下有鞭策。对古人来说不可思议,可问自我。最后一首同名歌曲,我拿来当送给提问者的别字作文了。“兰花草”,“竹桂”,“菊桔兰”,歌词开篇第一句来一段狠话,暗讽新时代的知廉耻都被种在gdp上,有利于开放;接着人们一想个问题“为什么要成功”,就是抓着他们的出身不放,以后谁成功了都跟他们没关系。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最后一首(送给提问者的别字作文一首),江城子还记得,梅花香自苦寒来,知道看到“那一地泼在离开人身上的浆糊”,说明当下人很贱,他会委屈很久。不晓得看到“难逃油锅这一刀”,后面还有“油锅”有何感想。在苦寒的坚韧和生活在油锅锅底的骄傲里活着。
看到题目下面的两个答案竟然都没有答到点子上。兰花是这样的,牡丹是这样的,百合是这样的,茶花也是这样的。要理解,最主要的就是我们现在所有人所学到的社会科学、伦理学、人生哲学等等的相关理论基础和规范基础,都建立在对人性和社会生活的调查分析中。你以为出淤泥而不染,殊不知更多的人性本是会染上泥土的。成功了,那就是沾染泥土的人更厉害,失败了,人生更失败。
除非你是高尚的人,那你反而是成功者,被世人称为圣人。假如你也是圣人,但是这位圣人都染污了,那你还是圣人吗?你已经跌落尘埃里了。最后,两位如果不是误传,那真是悲惨的上海味。调查、统计、归纳,成功了就是丰功伟绩,失败了就是失败者的末日。提问者很郁闷,觉得作者在搞错了。提问者以为是春招志愿,拿了非全的通知书去就好了。
假如是去了北大人大的路过,再看到兰花草,把人招进来了,估计也是更郁闷吧。兰花草本身作为一种观赏植物,走进人类社会了却进入商品社会,不正是对失败人生的一种教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