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水地区,有个人叫周海门,为人豪爽,在淮上经商,不到十年,家财丰厚。他好交朋友,每天都有上千人在他家里吃饭。
只要登门求见的人,有一技之长,周海门就会和颜悦色的招待,请到上座,隆重款待。为了方便招待客人,他依山建起上百间房子,全部标上编号,客人来了,就可以按顺序入住。
除此之外,周海门很擅长交际,跟官府相处融洽,需要他捐钱捐物,从不推辞,总是慷慨解囊,邻居有了困难,他也会及时救助。所以周海门在当地很有声望。
当时管理水上漕运的总督,看不惯周海门的作为,三次上书朝廷,弹劾周海门,都没有结果,漕督居然亲自上门拜访,周海门设宴招待,两人笑语欢声,如同多年未见的兄弟,人们都非常奇怪,以为周海门肯定有强大的靠山,让漕督不敢乱来。
某个春天,周海门请朋友们饮酒赏花,畅谈古今剑侠以及英雄豪杰,周海门用手敲着桌子,大声道“我听说剑侠的剑术,并不是很难修炼。为什么如今的天下,剑侠却比天边晨星还少?各位见多识广,有没有遇到过剑侠?”
当时宾客当中,有个刚从南方来的年轻人,大声道,“有,我还跟他见过一面!他当时被抓了,关在虎门的牢房里。”
周海门很感兴趣,让年轻人继续说下去。
年轻人道:“我不知道那个人的名字,有人说他是广西郁林州人,他到别人家里,不管春夏秋冬,都会留下一枝白兰花。也不知道这花,从哪里来的。人们就叫他白兰花。”
大家都很感兴趣,让年轻人继续说下去。
年轻人继续说道。“白兰花行踪不定,有人无意之间,总会遇到,要是你特意去找他,却又找不到。嘉庆十五年,广东东江发大水,淹没良田上万亩,无数老百姓流离失所。官府向朝廷告急,但朝廷并没有救济。
有个主事人发起了捐款,但很少有人响应,自然钱也收得很少。主事人睡觉时,把募捐名册放在桌子上,等他醒来时,名册不翼而飞,原来放名册的地方,插着一支白兰花。主事人非常吃惊。
三天以后,有个主事人的朋友,拿着募捐名册,来找主事人,让他把募集到的善款发出去。主事人问朋友,是谁给他这个名册。朋友说,他遇到一个路人,让他把名册交给主事人,并说会在河边等他。
主事人打开名册,发现那些平时非常吝啬的人,都捐献了巨款,最后一笔,是个不肯认捐的官员,居然也捐了八千两白银。而且还盖上了官府的印章。
主事人赶到河边,见到很多粮食和金银,都已经收齐,在等他到来后发放,人们见到主事人来了,欢呼雷动,事后主事人想起来,这些人捐款,肯定受到了白兰花的强迫,从此以后,白兰花名声大起。
为富不仁的富贵之家,却非常害怕,经常半夜里惊醒,以为白兰花到了,打听之下,却无影无踪。
大家听得兴致勃勃,让年轻人继续说下去。
年轻人继续道,“有个将*,以驱赶水寇之名,带领水*,乘着大船,在海上巡逻。一天晚上,停泊在广东虎门,就在船上宴请宾客,并且叫来几十个妓女助兴。左拥右抱,丑态百出。酒席散后,将*留妓女在船上过夜。
当时月明照大江,战舰成一字雁形排列,威武至极,将*高睡在中*帐内,享受无尽的温存。
第二天将*早起,发现床头桌子上,插着一支白兰花。将*大惊,过了好久,这才缓过神来,让手下人全船搜索,也没发现蛛丝马迹。
过了一会儿,有人送来公文,请将*盖章,将*这才发现,印文原有印文,已经被人磨掉,重新刻上篆文,将*让幕僚观看,才知道是“粉候”二字。将*大怒,却无法发作,只能让人重新刻印。
这件事过去不久,皇帝的特使,在虎门路过,晚上休息时,居然被人神不知,*不觉割掉了辫子,在特使的枕边,也发现了一支白兰花。
这件事传到皇帝耳朵里,皇帝龙颜大怒,把总督叫去,训斥一顿,限期破案,总督不得已,找了另一名囚犯,冒充白兰花,绑在市上,准备杀了,用来平息皇帝怒气。
正要行刑时,有个大汉走出人群,快步上前,说,“你们搞错了,我才是白兰花。不要杀错了人!”大汉让官兵带他去见总督。
满城老百姓,听到真正的白兰花被抓住,纷纷跑来,争着先睹为快。当时到处都是人,走一步都很艰难。年轻人也去看了一眼,但是距离太远,看不清楚。
总督询问先前的案子,白兰花哈哈大笑,供认不讳。总督担心他跑了,就让人用白布缠了白兰花几十层,外面绑上铁丝,放进大牢,严加看管,准备第二天把他杀了。
第二天,大刑之日,看热闹的人更多。
刽子手高高举起*头刀,准备落下去,那个大汉突然大声道,“冤枉,我不是白兰花,为什么要杀我?”
有人赶紧去报告监斩官。监斩官说道,“昨天你已经当堂认罪,承认自己是白兰花,今天为什么反悔了?男子汉大丈夫,敢作敢当,你要是怕死,当初就不该做哪些违法犯禁的事。”
那个人大声道,“真是天大的冤枉,大人你仔细看看,我是狱卒,可不是昨天被抓进去的白兰花。昨天白兰花送到监狱之后,我怕出事,小心翼翼地看管。整夜没睡,天快亮的时候,我实在困得难受,就打了个盹儿,谁知道醒过来的时候,就戴上了枷锁,还被送到了刑场。“
监斩官也被搞糊涂了,不知道囚犯说的是真是假,就找来监狱的头儿过来辨认,果然这个人不是白兰花,而是狱卒,就把他放了。
围观的人议论纷纷,最后也没有结果,就这样不了了之。
过了些日子,新总督上任,主持广东*务,打击为富不仁的坏人,安抚老百姓,同时加大了海上剿匪的力度,匪盗得到很大治理。到处一片安宁。老百姓也可以安居乐业。
一天晚上,所有的大小官署衙门,接到了白兰花的告别信。他在信中说,“”我想做到的,总督都能带我做到,广东已经不需要我,我走了!”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见过他。
年轻人说道,“这件事情,转眼过去了十三年,在这期间,再也没人见过白兰花,但老百姓中间,还不时有人提起,都说白兰花做了很多好事,肯定得道成仙,白日飞升,去了天界。”
周海门摸了摸胡子,笑道,“虽然他做了这么多好事,但毕竟是肉身凡体,绝对不会成仙!应该还在人间,只是隐姓埋名罢了。”
在座的人,都笑起来,纷纷点头同意。
酒席散后,其余的客人都走了,只有那个年轻人,被周海门留下来,请到了里屋。
周海门看没有别人,摘下了帽子,向着年轻人笑了笑,“你真是好眼力,过了这么多年,还是被你找到了。”
年轻人也笑起来,递给周海门一封信,说道,“我从罗浮山来,有个和尚,让我给你带来这封信,他当时只是说,要送给东南鼎鼎大名的人物,我最近遍访江南,也没有人符合我心中的想法。到了淮上之后,就想到可能是您。果然让我猜对了。”
周海门接过信看完,一言不发,沉默了好久。
三天以后,周海门大摆宴席,找来了那年轻人,让他上座,然后叫来家里管账的先生,把所有产业以及盈余亏空盘点清楚,然后把所有钥匙账簿,都交给年轻人。
周海门对年轻人说道,“你遇到的那个和尚,是我的师父,他来信让我回去找他,我所有的财产,请你代为保管,十年之后,我如果回来,你就把财产还我。”
他又命令所有仆人跪下,给年轻人磕头,他指着年轻人说道,“从今以后,他就是你们的新主人,你们要好好伺候他,听他的话,就像伺候我一样,如果你们不听话,他可以像我一样,处置你们。”
周海门在淮上许多年,却没成家,但有一个十四岁的女儿。处理完这些事情后,父女两个各骑了一头白色的骡子,很快离开了。
骡子走得很快,掀起大片尘土,周海门父女两个,很快消失在烟尘里。
接替周海门的年轻人,名叫苏超,是山东北海郡人。和苏海门一样,他也生性洒脱,不爱受约束。他家里没有兄弟姐妹,接管财物后,也是一个人住,平常喜欢骑马打猎,经常请朋友吃饭,就跟当初苏海门一模一样。
十年后,河南*河决堤,淹没了许多良田,冲毁很多房屋,无数老百姓流离失所,官府的救济跟不上,十室九空,到处都是凄惨的景象。
苏超叹口气,“周先生所说的归还,应该就是指这件事。这十年来,我没替他做任何事,今天我要替他做一次主。”他叫来管账先生,让他清理下资产。
管账先生告诉苏超,苏海门名下的财物,折算下来,还有七十万两*金。
苏超大手一挥,把所有东西,都捐了出去,用来修建*河溃散的堤坝。
堤坝合龙的那天,苏超非常高兴,在堤坝上摆酒庆祝,他举起酒杯,说道,“足足十年,我才等来这个机会,可以报答苏先生!”大家都不知道,他说这话,什么意思。
就在这时,人群外面,走进来一个人,那人衣服鞋袜,都很破旧,但是穿戴得整齐干净,他神态自若,穿过人群,走到了宴席最前面,跟苏超并肩而站。
大家感到很奇怪,但看苏超的面子,很多人过去跟这人打招呼,这人也不怎么理睬。
酒宴很快到了高潮,大家正喝得高兴,没人注意到,那人拉着苏超的手,在堤坝上散步,好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那样,低声地说着悄悄话。
突然有人大声喊道,“苏先生跳河了!”
人们赶紧跑到出事的地方,发现苏超和那个客人,正在*河河面上,踏波缓行。
当时北风呼啸,吹得人站不稳身子,河流湍急,不住拍打河岸,发出牛吼一样的声音。
苏先生和那人,在河面上行走,脚上的鞋子,身上的衣服,全部干干爽爽。滴水不沾。北风呼啸中,两人越走越远,最后消失在人们视野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