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专营店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在三四级市场,表现更为突出,在某些城镇,一条街上有好几家店铺,每家店铺每天都在为“抢客源”和“拼促销”张罗着。有专家预言,看似繁荣的景象背后,洗牌已成为必然。
为了弄清楚目前三四级市场中小化妆品专营店的生存和发展状况,笔者所在的上海睿涵市场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日前深入终端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显示,70%以上的化妆品店年销售额在10万以下,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的店主辛苦一年所挣的钱基本与外出打工接近。调查同时显示,近五成店铺属夫妻店类型,并沿袭着传统的“坐商”式经营。
如何提升自身抵抗力,健康地生存下来?如何进而做强做大?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十分系统的工程,牵涉到店铺选址、店铺形象与布局、选择品牌、促销活动、店务管理等方方面面,而其中笔者认为一个店铺要在竞争中突围,最为至关重要的,是“革新传统的经营理念,变坐商为行商”。那么,究竟什么是坐商,什么是行商?为什么要变坐商为行商?对于中小化妆品专营店受自身实力的限制,又如何做到变坐商为行商呢?接下来,笔者将就此展开探讨,希望能与有兴趣的店主一起分享。
坐商VS行商
所谓坐商式经营,或称之为“看店式经营”,店主往往不主动出击,为提升店铺生意努力寻找方法,采取积极地行动,而是守株待兔地等待生意上门,寄望于自然销售。在目前的化妆品专营店渠道,常见的坐商式经营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最为典型和最为普遍的形式,即在店内靠近店门口的地方摆放一张办公桌,桌子上放一台电脑,平时,店主就坐在电脑前一边玩游戏,一边听音乐,一边等顾客上门;另一种情况是,店主和店员在一排围好的封闭式柜台里坐着休息,或是站着闲翻销售流水帐本,抑或是相互闲聊,等待顾客的光临。
在了解了坐商式经营的概念之后,行商式经营的概念就较好理解了
北京中科曝光,相对于“坐”,“行”即“外出”、“行动”,意思就是采取积极的姿态,不受店铺的空间限制,主动去思考和挖掘提升店铺销售的方法,并主动去接近目标顾客,架起一座与顾客之间沟通与联络的桥梁。
为什么要变坐商为行商?
坐商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卖方市场的产物,那时同类商品匮乏,同类店铺较少,店里的商品如同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因此店主不需要动脑筋去想如何吸引顾客上门,如何快速销售,每天只需要待在店里等客(俗称为“看店”),自然会有顾客上门购买商品。
但是,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同类商品和同类店铺比比皆是,为了分得更多的市场蛋糕,“大鱼吃小鱼”和“快鱼吃慢鱼”现象日益严重,因此这个阶段如果还是奉行坐商的方式,就很危险了,必然会遭受到行销式经营的店铺挤压,最终被淘汰出局。
顾客是化妆品专营店生存的主要命脉,更何况化妆品专营店相对商超卖场而言,店铺能辐射到的目标市场比较有限,而且顾客相对固定,此时的坐商就意味着满足于现有的顾客,不想获得更多的顾客,同时更意味着将自己的顾客拱手让给其他的店铺。
众所周知,我们身边经营得好的化妆品专营店没有哪家是靠坐商取得成功的,堪称国内中小化妆品专营店学习楷模和典范的屈臣氏,论其实力、规模或者是知名度,一定比中小化妆品专营店有很大优势,但是我们却经常看
皮肤白癜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到屈臣氏经常派人去目标顾客集中的闹市区去派发活动宣传单,也经常看到屈臣氏安排店员站在店门口迎客和送客。屈臣氏都意识到行销的重要性,并能坚持做下去,我们会有何感想呢?又该采取哪些行动呢?